第59章 弱肉强食的道(1/7)
感慨一闪而过,问题却迫在眉睫。
宁国放弃了通常的战车进攻,改用步卒与仪国缠斗,交战的时间也跟着延长。之前的作战计划必须调整,李唐也要为前线作战的将士提供更多的粮食和武器。
包括但不限于杜姜提到的箭矢。
杜姜也知道他很难,所以只提到了箭矢,因为箭矢最重要。
她还抱着速胜的想法。
但李唐不能这么乐观,他必须做好对峙的准备,直到第一场暴雨的到来。
箭矢的问题不仅在制造,更在运输。
在宁国倚仗兵力优势,将仪国四面围住的时候,如何才能将箭矢运进去?虽说兵力也就几百人,几万支箭也就够了,用车运也要十几辆车。
十几辆车的队伍很难逃过宁国的斥候,更不可能大摇大摆的从宁国君臣的眼皮子底下运进去。
李唐有点后悔。当初还是应该坚决一点,坚持守城不出。如果是守城,哪来这么多麻烦?
反复权衡,李唐一时也找不到办法。
他强作镇静,照例和仪威一起,在城墙上巡视了一圈后,来到相府,找到了李左车。
李左车说,箭矢制造也有些困难,人手不够,无法在几天时间内打造出几万支箭。满打满算,能有五千支就不错了。
在此之前,箭矢虽是最重要的武器,用量却非常有限。百辆战车,交战一天,能消耗几千支箭就很夸张了。正常来说,一辆战车上阵,来回冲杀半天,一壶箭都用不完。
一壶箭只有三十支。
这和步卒列阵对射完全是两个概念,不是一个数量级。
说实话,如果不是事先有步卒作战的经验,准备得充分一些,连几千支箭都没有。
李左车随即又问,宁国有这么多箭吗?
李唐如梦初醒。对啊,宁国又没有以步卒作战的准备,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箭?他们带的箭有限,最多和仪国差不多,还只是总数。分担到个人,他们远远不及仪国将士。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杜姜也不例外。
应该立刻将这个发现转告杜姜。
李唐起身就要走,却被李左车拦住了。李左车拱拱手。“主君,我有一个疑问,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