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不用谢(2/7)
阿翁不必担心,国君还没收到消息,不会放松警惕的。”
听了庞天龙的解释,庞涓松了一口气,随即又摇了摇头,欲言又止。
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呢?
——
李唐接到庞涓传回的消息时,也有些惊讶。
他鼓动庞涓出使的目的,就是希望利用庞涓的威望延滞一下宁国君臣的行动,多争取一些时间。
没曾想弄巧成拙,宁国君臣迅速出兵,而且没有像往常一样选择在边境交战,兵锋直指仪国国都。
这是铁了心要灭仪国啊。
吐槽归吐槽,备战不能耽搁。李唐和国君商量之后,派人去请杜姜、陆言,同时让鲁若做好准备,将已经打造好的兵器发放到位。
拿到铁制兵器后,将士们还要熟悉一段时间,以便充分发挥铁制兵器的性能。
时间紧,原本两百人全部换装的目标无法达成,只能有多少先换多少,剩下的抓紧时间打造、装配。
杜姜、陆言的意见比较一致,为了避免沿途的庄园受损,我军应该尽快出击,拒敌于国境以外。
李唐则有另外一种想法。
这不是普通的两国交兵,而是生死之战。双方兵力悬殊,就算我军准备充分,野战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可言。既然如此,不如守城。
宁国的兵力优势再大,在坚固的城墙面前也是白给。等他们耗尽了锐气,我军再出击不迟。
至于城外庄园的损失,相比于亡国,终究小得多。
李唐的建议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包括国君在内。
一箭不发,坐视宁国深入国境,甚至兵临国都城下,这是不可接受的结果。封臣们将会认为国君怯懦,没有保护家国的勇气和能力。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他们就会犹豫、摇摆,不再愿意与宁国为敌,以免将来投降时遭到拒绝或者报复。
因此,不管能不能战胜宁国的军队,迎战都是必须的。哪怕是战败之后守城,也比直接守城为好。
面对众口一词的反对,尤其是杜姜的明确反对,李唐势单力孤,只能同意。
他早就知道一个事实:道理无法说明人,但南墙可以。
备战的命令下达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