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不用谢(1/7)
庞涓满心以为自己已经说服了宁国君臣,只等他们讨论之后,亡国之祸就会消于无形。到了驿馆,安顿好后,越想越激动,决定立刻派人回国,向国君报告这个好消息。
随他来的长子庞天龙说,还是谨慎一点好,等宁国君臣做出了决定再说不迟。万一他们改了主意,父亲这么做,岂不是有欺君之嫌?
庞天龙没敢说得太明白。他觉得宁国君臣不会这么容易被说服,有可能是使诈。
但无端指责别人使诈是很严重的,何况对方还有宁国国君。
庞涓不以为然,信心满满的说,就算宁国君臣改了主意,他也能再次说服他们。
人无信不立,君子就应该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能出尔反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果宁国国君是这样的人,他会遭到天下人的唾弃。就算他们一时偷袭得手,将来也会被人围攻。真要到了那一步,面临亡国之危的就不是仪国,而是宁国了。
庞天龙无奈,只得派人赶回仪国。他留了一个心眼,让送信的人不要急着赶路,进了仪国境内之后就慢点走,等到第二拨送信的人,确定了消息之后,再一起赶往国都。
好消息不怕等,坏消息才不能耽搁。
事实证明,庞天龙赌对了。
第三天,宁国国君派人驿馆请庞涓。庞涓兴致勃勃的去了,回来的时候却脸色铁青,大发雷霆,让庞天龙立刻收拾行李,赶紧回国都。
宁国君臣已经做出了决定,但不是罢兵,而是正式宣战。
宁国的军队已经集结完毕,马上就会出发。如果不立刻送回消息,等仪国反应过来,宁国可能已经兵临城下。
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是奇耻大辱。
两国交兵,向来是在边境上战斗,很少深入对方的国境,更别说是国都了。
除了荣誉之外,庞涓还有一个担心。
在国都与宁国之间的庄园,可能会遭到宁国军队洗劫。春耕已过,秋收未至,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宁国也抽不出太多的粮食。既然有灭国之心,就食于敌就是必然的选项。
庞涓仰天长叹,捶胸顿足。“如果仪国亡了,我就是最大的罪人。”
庞天龙连忙对他说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