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6/8)
里的活计,赶回去做饭。
而充足供应的麦饭,再加上额外提供的鱼,也让农奴们在吃饱之余尝到了荤腥,不仅体力有了改变,精神更是明显改观,一个个干起活来生龙活虎,就像有用不完的力气。
第一座宅院完工之后,柯子棋安排了一些农奴来参观,然后告诉他们,还要再建几座这样的宅院,让所有人都能住上真正的屋子,不用担心风吹雨打。
农奴们不敢置信,随即投入了热情似火的准备工作。
柯子棋走遍了李氏封地,选择了几个建宅院的地点,请李唐定夺。
李唐说,也就是十座这样的宅院,就不要分散了,集中起来,也方便管理。反正地就这么多,从住的地方到地里也没多远。
柯子棋同意了,重新规划,以李唐夫妇的新居为核心,建一个包含十二座宅院的大庄园,住宅、花园、谷仓、鱼塘等设施一应俱全。
这么大的工程,花费当然不少。
好在李唐带回了陆俊兑现的承诺,不仅有五十井地,还有五百万钱,足够开支。
得知李唐如愿以偿的拿到了仇氏的封地,以及那片藕墉,柯子棋大喜过望,安排好庄园建设后,又匆匆赶往仇氏封地,接收土地及藕塘。
接踵而来的工作让柯子棋忙得不可开交,却也乐在其中。
她最喜欢这种财富暴增的感觉了。
柯氏经营多年,积累的财富也没有李唐、杜姜一次征战带来的收益大。更让她兴奋的是,这些收益还只是眼前的,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会有更多的收益进账。
她这个内务总管任务很重,权力也很大。
李唐也没闲着。他将作坊进行打包,准备全部带去仪国,连原本建了一半的高炉也拆了。
没有铁料,作坊就成了摆设,没有继续存在的意义,不如一起带去仪国,借助仪国的财力、物力,推进产业化,将技术落地。
五天后,江面上出现了十几艘船,其中一艘船格外庞大、奢华,桅杆上飘扬着仪国国君的大旗。
仪国国君亲自来请李唐、杜姜了。
李唐收到消息,与杜姜一起赶到江边迎接。
李家没有码头,仪国国君的座船靠不了岸,只能换乘小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