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创业不易(2/7)
过不知难。
李唐先花了几天功夫,将计划中的高炉砌了一半,才发现一个问题。
杜姜送回来的原料——不论是铁矿石还是当作燃料的木炭,都太少,根本不够用的。
要想验证技术,他先需要更多的矿石和木炭。
而这都是他眼前无法做到的。
无奈之下,他只得将目光转向数量同样不多的生铁。
在杜姜的潜意识里,铁只能打造农具,所以这些生铁的数量同样有限,也就是打几把锄头、镰刀,满足农奴们的日常耕作而已。如果有剩余的铁料,最多再打两把菜刀。
反复斟酌之后,李唐决定先试验炒钢。
所谓炒钢,就是在炼铁的时候不断搅拌,让熔融的铁与空气充分接触,去除其中的杂质,以提高纯度,得到韧性更好的熟铁。
有了熟铁,才有炼钢的基础。
当然,生铁也可以直接炼钢,只是效率低,而且更考验铁匠的个人经验。杜姜送来的铁匠没有这样的经验,李唐有这样的经验,但仅限于脑子,手还没学会,所以一直无法实践。
可是有了熟铁,就可以尝试与生铁混炼,也就是所谓的灌钢法。
要实现炒钢法,就需要提高炉温。
因为暂时无法使用更高大的高炉,李唐只能采取另一个办法,加大鼓风力度,增加氧气供给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这一点,可以利用人力来实现,作为权宜之计。
改变了思路后,工作得以继续,李唐也得到了第一个经验教训。
技术改造不仅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更需要周密的规划,不是灵机一动,计上心头就能实现的。
——
后院叮叮当当响了几天,第一批新式农具新鲜出炉。
李唐还得到了一把真正的钢质短刀。
这把短刀的刀身由熟铁制成,有足够的韧性,刃口则经过淬火处理,强度有明显提高,至少比李唐家传的青铜剑高出不止一个等级。
李唐为了试验,在青铜剑上划了一下,就划出一道明显的痕。老管家见了之后,心疼不已,再也不肯让李唐试了。
李唐本来想对砍一下,见此情形,也只好作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