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使馆区爆炸案(2/5)
从此成为使馆警卫部队的防卫重地,使馆警卫战士们也把外国使馆的安危,与扞卫新华夏的荣誉联系在一起。
前苏联驻华使馆是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使馆,占地面积16公顷,位于朝阳区东直门北中街,当时的外国驻华外交机构都集中在东交民巷,华夏政府惟独把这么大一块黄金地段划给苏联作为使馆用地,足见与“苏联老大哥”的友好和深远关系。
到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的恩怨,并没影响使馆警卫部队的责任心,战士们一如既往地履行使命。
爆炸案发生那天是1976年4月29日,“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前一天,四九城街头飘着五星红旗,挂着大红灯笼,节日气氛浓厚。
这天,轮到战士李登贵和祁国兴在苏联使馆执勤。
两人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使馆警卫战士。外国使馆是安保重地,使馆警卫战士担当的是国家责任,因而使馆警卫的培训要比一般的武警战士严格,战士们的体能和护卫技能也较高。
培训合格上岗后,还要不断强化外交政策、忠诚爱国、拒腐防变等方面的教育,执勤中要做到遇事沉着、冷静、勇敢、果断,危急关头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以保证使馆万无一失。
战士祁国兴是固定哨位,位于使馆正门。
领班员李登贵则担任流动哨。李登贵穿上武警制服前,是四川营山县农民,1971年1月入伍。哨兵祁国兴比李登贵晚入伍两年,祖籍是河北安新县。
李登贵在使馆周界边走边警惕地巡视。
整个上午,苏联使馆外都很平静,时间已近中午,天气温暖,节日气氛轻松,再过十几分钟,李登贵和祁国兴就要交班去休息了。
就在这时,李登贵察觉了异常。
李登贵快巡视到使馆正门的时候,使馆西侧的马路边走来一名男子,男子步伐有些急。李登贵定睛看,男子左肩上搭着一件深色雨衣,右肩上背着一个黄色的大旅行包,他的装束应该与使馆无关,而他的目标显然是使馆。
李登贵立即警觉起来,准备迎上去阻拦。而男子的步伐更加快了,并且,李登贵突然发现男子肩上背着的旅行包冒出烟雾,李登贵似乎预感到什么,他大喊:
“站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