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用不完的黄金(1/5)
没等王先生反应过来,萧然已展开画卷。
紧接着,他指着画卷上的一方红色钤印解释道:
“这是北宋尚书省印,确真无疑,这枚钤印在《石渠宝笈》中有明确记载,而且有图样”
“在其它一些北宋年间流传下来的画作上,也能看到这枚钤印”
“这足以说明,这幅《溪山兰若图》的上限最晚到南宋,既然是一幅宋代古画,怎么不值二十根小黄鱼?”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王先生也看到了这枚钤印。
他伏下身来,认真研究了一下这枚北宋尚书省印,然后就像被施了定身法一般,愣在了原地。
紧接着,他突然用力拍了一下大腿,懊恼不已地说道:
“没错,这枚北宋尚书省印没有任何疑问”
“有了这枚钤印,就足以说明,这的确是一幅自北宋年间的古画”
“我真是有眼无珠,怎么就没看到这枚钤印呢?”
说这话的同时,王先生的脸腾地一下红了起来,表情颇为难堪。
他是荣宝斋的柜上先生,却打眼了这么一幅珍贵的北宋古画。
这事要传出去,对他在古玩行的名声,必定会造成一定打击。
对荣宝斋也一样,也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同在荣宝斋的其他人,都被这个结果震撼了。
震撼过后,大家纷纷低声议论起来。
“咱还说这位爷是棒槌,合着咱们才是真正的棒槌,居然错过了一幅北宋古画”
“这位爷的来头不简单呐,他能看到大名鼎鼎的《石渠宝笈》,并如数家珍,必然出身不凡”
议论纷纷的人们哪里知道。
在二十一世纪,传说中的《石渠宝笈》,已是古玩行专业人士的必备利器,人手一套!
而在这个时代,《石渠宝笈》却没有几个人能看到,可以说是传说中的绝世武功秘籍!
记载于《石渠宝笈》的无数名画、以及各个朝代的钤印,此时的人们一共也没看过多少。
直到溥仪那个败家子开始从故宫往外大肆倒腾各种古玩,《石渠宝笈》才真正流传出来。
收藏在故宫里的无数古玩,才大规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