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一出好戏(2/3)
元昌国的蜡烛分为黄蜡和白蜡两大类,黄蜡用蜜蜂的分泌物制作,颜色发黄,品相普通,而白蜡用白蜡虫的分泌物制作,颜色偏白,品相要好得多。
白蜡的熔点较高,燃烧后的烛液不易下淋,品质胜于黄蜡,价格自然也更高。
其中品质最佳的自然是在宫里的内务府。
看似照明的工具,其实也有不少玄机,不说蜡烛,就说油灯,凌不语记得元代的《庶斋老学丛谈》记载:“每夜提瓶沽油四五文,藏于青布褙袖中归,燃灯读书。”
也就是说元代人每晚的灯油钱就得耗费四五文,读书的成本里就包括这一项。
油灯的成本尚且如此,更不要说蜡烛了,在宋时,官用蜡烛的价格是每条四百文,民用蜡烛一支二十文,元昌国如今的蜡烛价格也与之接近,但民用蜡烛并未推行开来。
一是产量低,二是老百姓哪怕是盛京的老百姓用蜡烛也颇是费力,他们更倾向油灯。
只是那油灯燃的油也分三六九等。
这么一想,端木崇在登基后能在盛京城的主干道放上油灯充作短时间的路灯,其实是一个不小的举措,每夜虽说不添油,只要燃烧便是成本,那烧的哪是油,全是银子。
但此举于盛京秩序有利,治安有好转,百姓对此也支持,但户部尚书左成泰就提着心。
朝廷的开支都出自户部,他这管钱袋子的人压力山大。
“到了。”
这声音打断了凌不语的联想,蜡烛依旧亮着,他们则站在一堵墙后,上面早早地开了两个孔,如今他与端木崇一人站一个,透过空隙看进去,凌不语汗毛倒竖!
里面一张桌子上摆着酒食,围坐之人他几乎没有见过。
但所谓相由心生,周身的气派可以靠衣衫装出来,但骨子里透出来的气质是很难作伪的。
这张桌子上坐着的人都周身透着贵气和官气,在官场浸染过的人身上自有一股独有的味道,而这些人的中央,那两鬓有些许白发的人,凌不语仅凭直觉就想得到——李拜。
龙卫的本事竟然这么大,能够摸到他们暗中集会的地方,更是提前就在这里开了眼!
要是里面的人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皇帝的眼皮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