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随李世民出征(1/3)
在太子党的势力再次崛起的日子里,李世民正忙于韬光养晦,而高良才也在这个氛围中过得小心翼翼。
他深知自己已经成了太子党的眼中钉,所以不敢随意外出,选择了深居简出,窝在研究院里专心致志地研究着一些秘密武器。而在这其中,他也时刻督促着工匠们加紧制作折叠弩。
为了保密起见,参与制作折叠弩的木匠仅有三人,包括牛木匠在内。这些折叠弩设计精巧,制作过程复杂,自然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
然而,高良才却并不着急。他心知肚明,玄武门之变还有一段时间才会发生,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精心制作出两三百副折叠弩。
于是,日子就这样在紧锣密鼓的研究和制作中一天天过去,转眼便来到了武德七年。
太子李建成在李渊的宠爱中日渐得意,而那个曾因谋杀兄长而被软禁在府上的李元吉,竟然也由于嫔妃们在李渊耳边的柔声细语,渐渐得到了李渊的谅解。他被释放后,又如影随形地跟在李建成身旁,开始四处嚣张起来。
与此同时,李世民在李渊眼中的地位每况愈下,他时常受到李渊的训斥和警告。
然而,李世民并未因此而屈服,他倔强地与李渊对抗,这使得李渊对他更为愤怒。
就在李世民处境堪忧之际,一道来自边境的紧急战报如疾风般飞进了长安的太极宫。
突厥的大可汗颉利颉利与他的侄子小可汗突利已经联手出兵,他们倾全国精锐之师南下,兵锋直指长安。
面对如此大敌,李渊不得不暂时放下对李世民的惩处。毕竟,国家的安危比起家族的纷争更为重要。此刻,他必须团结所有力量,共同抵御外敌的入侵。
当李世民参加完李渊召开了御前会议后,愤怒地回了府,召集一众心腹,将会议上的事说了。
原来,在会上,有人竟然提出了迁都的议案。其理由令人啼笑皆非——他们说,因为长安离边境太近,所以突厥才会频繁入侵。他们建议一把火烧了长安,把都城迁移到内地,仿佛这样突厥就会自此消失似的。
李世民讲述到这里,每个亲信的脸上都露出了惊愕和愤怒的表情。
这么荒谬的提议,李渊竟然表示赞同,太子、齐王和尚书仆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