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参观工坊(2/3)
溶剂,又该如何获得呢?
大唐的化学工业几乎为零,这些化学品根本不可能弄到手。
好吧,也许能弄到,民间还是有一些化学品的,但是绝对不会叫这些化学的名称,你得搞清楚这些化学品到底叫什么才行。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长孙给出的工艺中没有包含去除可溶性杂质这一步的原因了,因为根本做不到啊。
高良才终于理解了在这个年代研究技术的困难之处,也许化学基础的薄弱是最大的难题,那么他只能先从物理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了。
他问道:“刘管事,一斤粗盐经过这样的处理后,能得到多少细盐?”
刘管事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盐场管理者,对于这里的业务了如指掌。他微笑着回答:“能得5两。”
高良才眉头微微皱起,他记得实验课上他做的粗盐提纯的产率有60,这样一比,这里的产率就太低了。
他不禁有些失望地说道:“一斤16两,5两就等于三成,这么少?看来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了。”
再查了一下账目,市面上的卖的粗盐一斗要20文钱,他们大量进货,一斗只要4文,按照三成的产率来算,产一斗细盐需要3斗粗盐,需要60文钱,而细盐价钱是粗盐的4倍,就是80文一斗,所以这个工坊加工出来的细盐一斗只赚20文。
等等,他突然意识到还没有把柴火和人工费用算进去。把这些成本加进去粗略一算,每斗细盐的利润只剩下10文了。
这赚的就是一个辛苦钱。
再去看了造纸工坊,眼前是一个巨大的蒸煮室,里面冒着热气腾腾的水蒸气。蒸煮室里摆放着一排排巨大的木桶,里面浸泡着各种树皮原料,如麻类、楮皮、桑皮、藤皮等。这些树皮经过精心挑选和处理后,被放入木桶中进行蒸煮,使其变得更加柔软易加工。
在蒸煮室旁边是一个舂捣室,里面摆放着几个巨大的石臼。匠人手持木槌,不停地舂捣着已经蒸煮过的树皮原料。
舂捣完毕后,匠人们将混合了水的树皮原料倒入一个巨大的木槽中,形成了浓稠的纸浆。接着,他们将纸浆倒在一块能够滤水的篾席上,轻轻地摇晃,让水从篾席中漏出,只留下薄薄的一层薄片。
这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