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告老还乡(2/3)
做一城父母官,导致民怨四起,但念其乃有才之士,特准下放他去别处,任职典史之职,掌管一县监察囚狱之事,多加历练。
对此,张恒志并未表现出意外,却也没有遵循诏书的旨意前往别县任职,而是一夜无眠后,提笔写下一封辞呈,只求辞去官职,告老还乡。
按照朝廷的规定,张恒志这等小官若递交辞呈,是不必上呈给皇帝的,只需将辞呈递交给上级官员,再由吏部核实即可。
此事敲定的很快,张恒志辞呈上报不过半月,各项手续便已办理完成,又因他在丰都县当值的时日不长,身旁并无知己好友,便连践行也不必,只同家中众人收拾了行囊便可准备返程。
一朝青云路,仿若黄粱梦。
直到出发返乡的前一晚,张恒志尤觉自己身在梦中,彻夜无眠之下,他在丰都县的宅邸内提笔写下:“百死尤可忍,饿死苦不诉,野狗衔髅髑,骨瘦亦无肉,自恨作父母,不愿生耳目。”,而后在大堂枯坐一夜后,动身返乡。
如是,前后不过半载时间,张恒志从一介白丁入朝为官,又回到了一介白丁的身份。
长治县的百姓自他考中皆以为他要平步青云,也是万没想到最后会如此潦草收场。
城内一时间众说纷纭,便是个街头巷尾都在猜测他究竟因何被免了官职,断送了青云之路,然而不论众人如何说,也只是猜测,便有好事者主动凑到张恒志身前探寻因由,张恒志虽不恼怒,却也只是笑而不答。
就这样,天长日久,众人始终得不到个确切答案,众人多番猜测之下厌了烦了,关于张恒志是否因犯错贪污才被贬斥的声音也就逐渐歇了。
张恒志也在短暂的休养生息后,仿佛无事人一般重新过起了日子,不过由于其丢掉乌纱帽的具体原因不详,长治县衙此次并未重新请他回去做师爷,于是张恒志便在茶楼外继续又做起了代书的行当。
然而代书的酬劳本就微薄,多数来求写状纸的百姓又实在贫寒,是以若只依靠做代书这点微薄收入过活,糊口也是勉强。
彼时正逢同福茶楼的生意实在惨淡,老板正在准备将茶楼出手,收拾细软带着家人去别处谋生,于是茶楼的说书先生便找到张恒志,二人一番协商过后,便决定在长治县开个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