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扩大规模(1/4)
一老一少两人聊的挺投缘,说到兴头上时弓姓老人还领着严文斌在中药厂院内转了一圈。
中药厂近五六年都没有开过工了,当然也就没有了后续资金来做一些修缮维护,不仅是厂房库房破败不堪,就连院子里也是杂草丛生,整个环境与中药厂周围的城市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通过一个多小时的交流,严文斌对于中药厂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目前在职以及退休的所有员工大约有三百人左右,还有一部分人是完全离职自谋职业去了,加上这部分人,整个中药厂之前职工就超过四百人了。
但凡脑子活泛的或者有点技术的人都离开了,有很多都离开了本地,被一些生产企业挖走当技术工,也有些是去外地谋生路去了,现在还住在中药厂几栋老宿舍楼房里的也就是剩一些老年人,年轻人几乎都走光了。
弓姓老人年轻时也是厂里的技术工种之一,一度曾经做到了车间主任的位置,刚退休那几年甚至还返聘到厂里做了几年技术指导,可以说对整个制药流程都是比较熟悉的资深老员工。
“老爷子,咱们还会见面的,再见!”一个多小时的聊天之后,严文斌起身告别老人。
“好,好,小伙子有空再来。”
弓姓老人是一个健谈且性格开朗的人,严文斌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尤其是老人每天都是义务来给中药厂看大门,十几年了从来没有要求过一点回报,就冲这一点,严文斌也会在将来对这老人有一些照顾的。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整个中药厂最值钱的也就是这块地皮,厂房以及设备都已经不能再继续使用了,但往往投入最大的恰恰是债务,历年来中药厂所欠的供货商的债务,欠市政府的一些市政费用,还有所欠工人的工资以及退休金等等,这些才是无底洞,才是最让人头疼的部分。
在回家的路上,严文斌脑海里转了好多的想法,归根结底就一句话,还是缺钱,只要资金充足,这些都能迎刃而解。
前几天他还心里小小的得意一下,手握两千多万的资金,大小也是个千万富翁了,但是今天转眼之间就给他泼了一盆凉水,好像这点本钱也干不了什么大事。
回到村里的严文斌先去合作社看了看,了解一下最近灵芝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