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回村创业(2/4)
着眼,一路狂奔,在雨点将落下之前冲进了村前的门楼下。
出县城顺着国道往西走三四公里路边的枣林村便是严文斌的老家,因为从小为了上学,他的户口就迁到城里去了,也是在城里长大的,严格来说他不算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
枣林村门楼下是进村的一条主路,村子依山而建,所以进村一路便是上坡路,好在这几年政府大搞村村通,路面全部是水泥路,十分好走。
严文斌父亲十几岁便离开村子在县城打拼,早些年便在城里买了二分地,盖了小二楼,村里一般也不回来,尤其是严文斌爷爷奶奶都过世以后更回来的少了,但是一村人百分之八十都姓严,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所以一进村路上碰到不少上了年纪的,严文斌都要喊上一声爷爷奶奶,叔叔婶子大娘什么的。
雨滴纷纷洒洒的落下来,严文斌骑着小电驴一头冲进了老宅的院子里,老宅子荒废很久了,院里头杂草丛生,这是他爷爷奶奶留下来的三间老窑洞。
严文斌家的老宅子位于村子的最后一部分,因为是依山而建,所以位于村子的最高处,这一块有一大片空地,是老以前留下的晒谷场。
晒谷场周边都是一些老房子,依山而建的窑洞或者一些老式砖窑,现在还住在这一片的,也就户年龄大的老人家了,年轻的都往国道边上去修建了新的房子。
因为枣林村交通便利,紧挨国道,离高速口也就五六百米远,离县城三四公里,所以村里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在县城里做生意或者在各个厂矿打工,总的来说经济条件都还不错,从国道边看去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小二楼。
严文斌把电动车推到一间放杂物的空房子里,自己则走到中间的窑洞门前掏出来钥匙打开了门,一股霉味扑鼻而来。
爷爷奶奶留下的老窑洞是典型的北方传统民居,前半截是大青砖砌成的,后半截则是在山体里挖出来的窑洞,冬暖夏凉,十分宜居。
走进窑洞一股凉气扑面而来,虽然说外面下的雨,温度没有那么高了,但是六月的天正是闷热的时候,走进老窑洞,明显感觉气温比外头低了好几度。
进门左手就是土炕占了屋子小一半的面积,土炕旁边是砖砌的土灶,再往深处走左右两边立的两个老式的木柜,木柜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