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赌桌(1/4)
病房里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包括正在和朵朵沟通的刘之言。
98年?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按照洛川的年纪,那时不过十岁吧(刘之言觉得十岁都多了)?
当然,刘之言一直没打听过洛川的年纪,因为没人知道。
王城的人只知道他很早就来了萨加,而且来的时候就是这副样子,当然也有机械化后的“冻龄”作用,所以没人觉得奇怪。
“很抱歉这位先生,二十多年前的事我已经记不清了。”
他用一个不失礼貌的笑容回绝了萧金的问题,转而将矛盾转移:“据我所知,我似乎从未见过你,只此一眼你便认定我是杀人凶手,莫非你亲眼见到我杀了人?”
他此时有很多辩解和脱身的理由,就连刘之言也不明白为什么萧金突然提出这种很唐突的问题,除了激化矛盾,没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难不成死的那个人与萧金有什么特殊的关系不成?
“我确实要为我的唐突向您致歉,但致使我犯错的还是那张让我忘不掉的脸,与你这张脸实在是太像了…”
矛盾暂时在萧金的感慨中被化解,邬徐庚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到了原位,用一种警惕的眼神悄悄打量着洛川。
而刚才还兴奋的林秣周和黄新元现在也是一脸冷淡,无论这个问题是真是假,他们都对洛川这个外人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这就是萧金想要达到的目的。
出病房后,刘之言和洛川二人一言不发的等电梯。
“刘之言。”
“嗯?”突然被冷冰冰的叫名字,刘之言突然觉得浑身冷飕飕的,“怎么了?”
洛川难得的没有看他,只是有些失落的盯着一个地方看:“你是不是也觉得我在那个酒吧的地窖里杀了人?”
“首因效应”指的是初始信息的一种锚定作用,比如当你的家人在你面前传递了你一个朋友的具体信息,而且是负面信息。
传递的负面信息将会是你对这个人的第一印象,大脑会优先锚定首次接收到的信息,形成认知框架。即便后续没有证据支持,这个框架仍会主导你对她的判断。
“确认偏误”则是一种信息的选择性筛选:你会无意识地关注与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