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盼望(1/3)
第二天从蓬莱打听回来的消息称,码头与关东的海上通道,已经全部关闭。
上一次这一带开战,只是客船被禁行,这一次更狠,所有船只都不能通行,双方的渔民也不行。
一听到这个消息,刘双的心凉了半截,包括花妮儿,好不容易写好的一封信也发不出去了。
……
如果不是因为东家要对盐场改造,刘成干脆自己驾船回老家了。
东家对刘成的建议非常的支持,拿出二百个大洋,归刘成支配,按着他的意图,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二百个大洋,对刘成来说,绝对是一个天大的数字,好在有李湘帮着管账,这才心里有了些底数。
先是在晒盐手附近,建立了四个炭窑。
刘成是这样想的,既然东家拿钱了,那就干脆一点,多建几个炭窑。木炭在关东还是很受欢迎的,尤其是在奉天和旅顺口这样的大城市,冬季大户人家,都是用木炭取暖的,而且所需要的都是好木炭。李湘不是想在奉天开一家货栈吗,正好可以借着货栈销售。
刘成毕竟是穷人家出身,他可不像东家,不管多大的活计,都要招长工。晒盐场平整等这些活计,都是他带着手下的长工,趁着休息的时候干的。
当然了,刘成不会让手下的长工白付出的,就算是这样,还是为东家省了一半的工钱。
木炭窑点火的时候,老东家破天荒的亲自过来点火,给刘成站台。这让刘成的威望,甚至超过了盐场的总把头。
整整两个月,直到马上就要过年了,晒盐场的工程才算彻底的完工。直到这个时候,刘成才有时间喘口气了。
虽然现在无法通信,不过,之前花妮儿给自己来信的时候说了,说是在春节前后能回来。
为此,刘成特意跑到旅顺口码头打听了一番,现在能不能有船过到蓬莱码头。
人家告诉他,虽然现在不是打仗的时候管的那么严了,不过,客船还是不允许通过,但渔民可以出海了。
渔民可以出海,那就有希望给老家捎信儿。
不过,李哲有点想不明白,为什么花妮儿、包括爹娘不给自己写信呢?就算是人暂时回不来了,写封信总是可以的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