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一个直接封嫔的机会(1/3)
虽然话没有说的太明白,可是其中的拒绝之意还是很明显。
听到曹嘉宁这话,曹寅心里面就奇怪起来了。
曹寅倒不是有着一定要让妹妹出宫嫁人的想法,进宫其实也有进宫的好处。
他不可能一直在御前当侍卫,年轻的勋贵子弟在御前当侍卫是惯例,也是一种荣耀。
毕竟是天子近臣,选拔也很严格,不是皇帝信任的勋贵子弟都没有机会进去。
但是等到年纪上去了,要是官职没有升上去,还是担任御前侍卫,就显得尴尬了。
而且现在统领御前侍卫的领侍卫内大臣是噶布喇,已经故去的赫舍里皇后之父,皇太子的亲外祖父。
领侍卫内大臣下面的内大臣也是由康熙帝的亲舅父佟国维担任,并且佟家子弟担任御前侍卫的人数并不少。
曹寅知道自己本来就是出身包衣旗,要是升上去了,这些出身勋贵子弟的御前侍卫肯定不会服气。
康熙帝在御前侍卫里面能够信任的人也有很多,不会因为信任他,就坚持由他统领御前侍卫,他直接升上去的机会不大。
既然不能直接在御前侍卫里面往上升,按照一贯以来的惯例,就是要外放为官了。
到时候离万岁爷远了,有个妹妹在万岁爷身边,也能避免因为离得远,让万岁爷忘记他们曹家。
更何况尽管在如今的后宫,想要靠着出一个宠妃,整个家族都会得到照拂,改换门庭不可能。
可是宫里面有一个出自自家的妃嫔,最好还能够生下一个有自家血脉的阿哥,还是会不一样。
而且不管有用没用,后宫里面有一个自己人,肯定还是比没有来的好。
就算不能混出头,对家里面也没有多大影响。
这也是很多人家,费尽心思把自家女儿往宫里送的原因。
女儿争气,多多少少能给家里面带来一些好处。要是不争气,损失的也只是一个女儿。
对于曹家来说,自然也是这个道理。把家中女儿送进宫,肯定还是好处更多。
曹寅之所以愿意去求个恩典,让妹妹出宫嫁人,主要还是顾念兄妹情谊,以为妹妹不乐意被送进宫。
要是妹妹也愿意进宫,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