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 真读我书者。(1/2)
我重视粉丝,我更重视真正在读我书的人。
真读我书者,将获得赐福。这是我对我的读者的承诺。
这种赐福,不是我的赐福。确切来说,真读我书者,真的很有福。无论是否此前有没有感受到自己的福气爆棚,读后如果能够照着主角的一些思维去思考问题,照着主角的一些做法去处理问题,是不必担心未来的幸福指数的。
因为,我在做的事,不是其他的,而是教育。
教育,不是教学,它的目标,不是获得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无论如何都能胜任任何学科和职能的能力。
这种能力,孔子曾经用他自己的人生说得清清楚楚,但很少有人懂。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很多人以为,这不过是对人生的总结。
错了,这是孔子在用他的一生教会所有人该如何去做好一件事。
做好一件事,要树立远大的志向。比如,孔子选择的是“学”。
孔子学的是什么呢?他后来在孔鲤过庭的时候,问了孔鲤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里,说明了孔子一开始所学的东西,也就是孔子到三十岁“立”足于社会的东西。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姑且不论这一段里陈亢得到了哪些收获,仅仅看孔子对孔鲤的指导,就能看到,孔子最开始教孔鲤的,是诗、礼,一用于从容应答,一用于接人待物。这些,应该就是孔子最先学到,以至于能在社会上立足的东西。孔子为此学到了三十岁。
三十岁之后,孔子才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和学问还没有融会贯通,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又经过十年,孔子才逐渐做到在学生问问题的时候能够自洽。
自洽,还只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