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模拟实验(2/4)
球形建筑上方300米的天幕向两侧拉开,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
随着“轰隆轰隆”的巨响,黑色的区域中,突然出现许多散发着红色火焰的光芒。
那是一团团用特殊材料制作的“陨石”,每一个直径一米左右,最大的不超过三米,这是根据球形建筑设计的比例,真实的陨石肯定远大于这些火球。
火球在发射时被赋予了很高的初始速度,且实验时为强重力环境。
这将使得火球在撞击到球形建筑时达到一个超高的速度,从而具有强烈的冲击力。
强重力环境下,火球只用了两秒不到的时间就走过了300的路程。
“砰!”
当第一个火球势如破竹地砸在球形建筑上时,最外一层立马尘土飞扬,出现了巨大的燃烧着的火坑。
火球不断砸在球形建筑上,表层的土壤和岩石不断溅起和融化,一个又一个的深坑出现在表面。
当表层的结构彻底被破坏后,火球终于冲破模拟基地的最外一层保护。
烧蚀层的外表,有50层缓冲结构,它们将大幅吸收陨石撞击的动能,减少内部结构受到的冲击。
缓冲区域之后,便是烧蚀区域。
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这部分烧蚀材料会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分解挥发,带走相当一部分的热量。
接下来,实验舱内进行阶梯性辅助升温,用10个小时的时间将温度升至25272摄氏度。
陨石撞击的模拟还在进行,地下城的模型会经受将近一个月的撞击和高温考验。
纳米材料的强度和抗疲劳性早就在沈教授的实验室经历过千万遍实验了,只是单是材料强还不够,还需要建筑的结构可以承受高强度、长时间的撞击。
实验用的模型,是等比例缩小后的地下城,内部结构以及建造方式都是一样的。
密密麻麻的火球不断撞击着地下城的模型,地下城的外表被火焰吞噬,化为一片火海,烧蚀材料挥发的物质凝聚成了白烟飘散在空中。
虽然观测区域做了精密的保护措施,青婧还是感觉到了一股热浪袭来。
青婧盯着屏幕上的监控数据,地下城的模型中,暂时还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