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建康好市民(2/3)
整个江南也在“王敦之乱”后,有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样的事情自然很快就传到了建康宫里。那些惯于阿谀奉承的就说什么,新上任的四岁小皇帝是天选之子,大晋中兴有望了。小皇帝年纪小,又刚刚登基,自然最愿意听这样的话。特别是躲在他身后临朝听政的庾太后,简直乐开了花。于是,又有些擅于察言观色的,开始频频建议皇帝应该尽快到北郊搞一场祭祀,感谢感谢上苍的美意。
当然了,在事情不断发酵的过程中,宫中还下了一道圣旨公开褒扬王羲之、谢安、孙绰等人的义举,说他们是“最懂得体察圣意的建康好市民”。
“什么叫最懂得体察圣意啊,我们连见圣上一面的资格都没有,好不好?”
听到这个褒奖,孙绰有些哭笑不得。不过,这个褒奖却给他带来了意外的收获。
差不多正是圣旨下来的第四天傍晚,孙绰家里来信了。信中说他父亲的故旧长辈,保举他的太学博士终于办成了,来年春天,就要他去太常那边报到。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出仕机会,孙绰感慨万千。
他高兴的是自己终于有机会施展胸中抱负了,有些觉得好笑的是自己这个原本打算一生一世闲云野鹤度日月的人,竟然在王羲之的感召下,成了自己自小就看不惯的官吏的一部分。不过,个人的喜恶从来都是小事,最重要的是,他能借着出仕为官的机会,帮着去践行王羲之“为天下立骨”的志向。另外,当初孙绰之所以同意父亲的故旧举荐他去担任太学博士,主要是因为这个职位是在太学当老师。在太学当老师不但可以言传身教影响许多太学生,还可以趁机将他和王羲之、谢安的主张讲出来,让世人都听一听,议一议,学一学。
“当初大汉中兴靠的就是光武帝这个太学生,如果我也能培养出一两个这样的太学生,那我孙绰也算是对结束这乱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了!”
每每提到自己在谋取的官职,孙绰总是这么说。现在他的机会终于来了。
除了孙绰的出仕,还有个消息,也让人十分意外且高兴。
皇帝到北郊祭祀,按照惯例需要在一块木牌上写铭文。这项工作虽然只是誊抄别人写好的文字,但是,不知道从哪天开始竟成了彰显书法技艺的角逐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