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网罗人才(2/5)
杨士奇、杨荣等人共典机务。宣德九年,升礼部尚书。明英宗即位后,与杨士奇、杨荣等同心辅佐。正统三年,升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杨溥在内阁供职十六年,于杨士奇去世后接任首辅。他有“相度”,为人谨慎,有时就连上朝时也总是低头循墙而行。晚年时眼见宦官王振权势益振,却无能为力,这可能是他此生最大的遗憾。
这一世,三杨这等能臣要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
至于黄准,虽然没有三杨那般有名,但是也是不可多得的能臣,历史上,黄准洪武三十年中进士,授中书舍人。明成祖即位后,命居内阁,掌制诰,担任内阁首辅,升编修,寻升侍读,降为内阁次辅。永乐二年,册立皇太子,命为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读。永乐五年,升右春坊大学士兼侍读,复辅导皇太孙。永乐六年,明成祖巡狩,命与尚书蹇义等四人留守。永乐十一年,明成祖再次巡狩,留守如故,不久被汉王朱高煦诬陷而下狱。洪熙年间,迁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仍领内阁事。丁母忧,起复,升少保、户部尚书。
可以说是历经三朝,能力自然毋庸置疑。
“好,好,好。”朱雄英连说了三个好字,足以说明他此刻内心的满意。
“你们五人都是少年英才,本王对你们抱有很高的期待。一定要戒骄戒躁,沉下心去好好钻研新学,以后本王要倚重各位的地方还有很多!”
得到吴王殿下如此看重,五人的心情也很激动,纷纷表示愿意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离开国子监后,朱雄英乔装打扮,又来到了曹国公府。
曹国公府坐落在京城最繁华的地段,占地很广,在李景隆侍卫的带领下,两人一路走到一处极深的宅院才停下。
这里正是天枢的摇篮,少年堂的所在之处。
此刻的少年堂已经初具规模,人数达到了一百四十人,不要觉得这一百多人的人数不多,这都是经过徐子卿精挑细选的,每一个都是家世清白的孤儿,每一个都天资卓绝,品性良纯。
其中王怡雯,赵恽,孔雪儿,方白镜都赫然在列。
再次见到朱雄英,王怡雯的眼睛里冒出了一阵阵的小星星,因为王怡雯是从东宫里面送出来的,所以地位会不自觉得略高一些,而她自己也比较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