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如此刑部(3/5)
意思的点了点头,其实这是根据刘伯温留下的天书二十一策中的革新法制篇,再融合自己前世所学到的知识融合而来,否则绝不可能有现在这一篇大纲,但是天书二十一策不能说给其他人听,所以他只能红着脸点了点头。
刘三吾激动的来回踱步,脸色涨的通红,嘴里碎碎念着:“天纵奇才,天纵奇才啊!”
突然,刘三吾停住了脚步,正色道:“殿下,您等一下,我去叫一个人过来,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
说完就匆匆离去,片刻后,衣衫不整的方孝孺被拉了进来。
只见他一脸不解的看着朱雄英和刘三吾,没好气的说道:“我说您二位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刘三吾依然难言激动的将大明律的大纲递给方孝孺,低声道:“这是殿下自己编制的大明律的大纲,你知道我对律法并不擅长,但是孝孺你可是熟读律法,有一定的造诣,你看看,能否给出建议。”
方孝孺起初还不以为意,吴王就算再聪慧也就才八岁,能够熟读四书五经就算不错了,编制律法?这怎么可能呢?
可是随着越往下看,方孝孺的脸色就越凝重,等到完全看完时,只见他满脸不可置信的问道:“这是殿下编制的???”
朱雄英只能无奈的又点了点头。
只见方孝孺正色起身,恭恭敬敬的对朱雄英行了一礼:“殿下,我为之前对您的轻视道歉,这虽然只是一份大纲,但是思路清晰,划分明确,而且处处都以黎民百姓为先,如果真的能够顺利施行,一定会让天下百姓奉为至宝!”
朱雄英赶忙扶起方孝孺,叹息道:“先生无需这样,这本就是我辈该做之事,不知先生对于这份大纲有何指教?”
方孝孺沉思片刻,大手一挥开始对大纲做出了一些简单的批注。
朱雄英在一旁看的连连点头,毕竟刘伯温已经仙逝多年,自己对时下的风土民情也不了解,对比而言,方孝孺才是最了解当今民间疾苦的人,所以一些批注也让朱雄英受益匪浅。
很快,就到了辰时末,方孝孺才停下了自己的大作。
朱雄英收起带着备注的大纲,准备离去,对着方孝孺感激道:“雄英多谢先生教导。”
方孝孺拱手道:“殿下,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