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临行前采买(3/5)
。
这些量少一些,特别是油,估计只够用个半年的。不过也没关系,到了地方可以再想别的办法。
秦寒舒清点了一下手里的票,又买了一块手表,一个半导体。
工业券就差不多花光了。
东西放空间不会坏,所以熟食她也买了些。
点心类的如莲蓉酥、豆沙酥、板栗饼、绿豆糕、枣糕都是她爱吃的,各买了五斤。
还有肉包子五十个、馒头二十个、芝麻大饼二十个、白糖大饼二十个,门钉肉饼二十个。
这些糕点和干粮都是备不时之需的,吃完了,以后还可以补充。
哦对了,以后很长时间吃不了烤鸭了,秦寒舒便买了五只烤鸭,让师傅片好。
粮食她没买,感觉没太大必要。一是从家里搜刮的二百斤粮,能吃一段时间。再者空间可以种粮。
而且李安国给她的粮票有三百斤,还是全国通用的。
锅啊碗的什么到了地方再买,生活所需就基本备齐。
采买的时候,售货员照例询问秦寒舒买这么多东西干嘛,秦寒舒还是用了那个集体采买的理由。
最后,秦寒舒捏着几张烟酒票,这是胡大勇攒的,有期限,秦寒舒干脆全花了。
她不抽烟不喝酒,但烟酒票稀缺,这些东西在农村是可以当硬通货使的。
反正,能用的票她都换成了物资。
秦寒舒将绝大部分东西都放在空间, 被褥凉席和脸盆这些到地方就得用的,便拿在手里,否则到时候不好往外拿。
再加上一个大箱子,她的行李就多了,不过箱子是作掩护用的,装的东西实际并不多,不算沉。
火车是下午一点发车,秦寒舒到的时候十二点。
坐的是知青专列,月台上人山人海,很多来送别的家长都在抹眼泪。
秦寒舒一个人孤零零的,倒显得特殊。
不过孤单是别人眼里的,看着眼前这些伤感别离的场面,她并没什么触动。
上了火车后,吵闹声小一些了。
去往同一个县的知青都坐在同一节车厢里,大家互相认识着,打听对方最后的目的地,经过交换,插队到同一个公社的也基本上坐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