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高寿的姑姑(2/3)
公自杀身亡。
我们此时无法再亲身体会姑姑,当年家破人亡的那种心境,但她后来的苦难经历当然会是肯定的。
因当时生存环境恶劣,我父亲也就被阿公接回,结束了当时为人继子的生涯。但还是给我们这些后辈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
我们是地主家的后代,我们兄弟姐妹小时候,被当地邻人喊称呼,兵少爷、三少爷、红小姐、四少爷,诂计就是来源于此。
后来,姑姑下嫁到离家不是特别远的界田,一户普通人家,为人妇为人母,过着低调稳忍的日子。
转机来自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开始改革开放后,也许是因为贫穷,涟源茅塘,很多人为了改变命运,开始外出,四处谋生做生意。
姑姑有一个儿子,还只有十多岁时,就开始外出,前往长沙闯荡谋生活。
同所有开始外出闯荡的人一样,姑姑儿子历尽磨难,吃尽苦头,识遍人间冷暖的。
当时社会很复杂,外出创业的抢劫偷盗的人都有,姑姑为了不让他儿子走错路,也离开家乡跟去了长沙他儿子身边。
姑姑必竟是大阿公生意人的后代,她通过言传身教,很多年后,她儿子终于落脚长沙南门口铝塑批发市场,并租了个不大不小的门面。
姑姑她一家开始在那,做些很多人都看不上的小生意筷子批发,后来因经济发展,同很多涟源茅塘生意人一样,进驻高桥大市场……。
大阿公善于做生意的坚持、厚道、精明、勤劳、隐忍,在姑姑同她儿子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筷子批发虽是属小生意,但却有大市场,经过近三十年努力,竟成了湖南甚至中南地区,较为有名的筷子生产经营的批发商。
我同姑姑交集不多,只记得有次深圳回长沙`当时为了筹钱,去过南门口铝塑批发市场,当时姑姑家生意并不见好时,在筷子批发部,姑姑仍偷偷的往我口装里塞过钱,说出门在外,身上多点钱能防身。
姑姑高寿,前些年就跨过了九十岁门槛,己经是我们当地长寿老人中的翘楚,但她能吃能喝,常健步如飞。
也许是大阿公惨死的经历,给姑姑她心底,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
所以财不外露,为人慎重,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