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大老粗?李云龙的指挥艺术!(4/6)
所以为了让自己手里掌握一支机动部队,不把自己的主动权交出去,李云龙便一狠心一跺脚,直接将部队打乱重组。
的确,将部队打乱重组之后有缺点,比如连与连之间没有默契,但这只是一场伏击战,不是阻击战,而且李云龙也没有整体打乱,在连这一级别的作战单位,他保持其完整性,也就是这么一个小安排,其实就能保证部队的战斗力了。
毕竟这次遇到的敌人也不是多么强大,都是三四百人的日伪军运输队罢了,如果说是三四百人的小鬼子运输队,李云龙不会如此托大,但这是三四百人的日伪军运输队,里面小鬼子占比不过一个小队罢了。
这样规模的日伪军,就算爆发战斗,也是那种低烈度的战斗,而且还是伏击战,警卫团的一众人中不仅有地形优势,每一个方向的人数,都是日伪军的两倍,除了警卫团自己的武器装备,不要忘了,李云龙还从总后勤部领导那里搞来一批数量众多的炸药包、地雷、手榴弹,算上警卫团自备的,这些东西可不是吃素的,而是实打实要人命的。
其次就是,伏击战对于部队间的配合没有攻坚战时候要求那么高,或者说是,伏击战展现出来的技战术,同攻坚战没办法相比较,也可以尽可以能降低警卫团新兵比例很高的这个劣势。
伏击战,不就是居高临下,也不需要什么默契的配合,只要敢打敢拼,认真完成好班排长的命令,用自己手里的武器消灭敌人,做好分内工作就可以了。
在武器装备方面,警卫营身为主力作战部队,自然要比辎重营好一点,所以将警卫营打散分到三个战场上,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一个伏击阵地的战斗力和火力的密度都在线,不会差别太大。
所以说,这次李云龙设定的这个连续伏击战,还有将部队暂时打乱重组的的作战方式,既是对警卫团战士们的一种考验,同样也是对指挥员的一种考验。
如果这次考验通过了,不管是对战士还是干部指挥员,都有很大的成长。
尤其是,警卫营长罗国涛是从警卫连长晋升而来,这次也算对他的一次考验,辎重营长赵国章就不用了,现在是人手不足才让赵国章过来凑数,而且只是一个伏击战,问题也不算大。
很快!
部队就按照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