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深藏不露胖子修复画卷(1/4)
两个人看着被一分为二的画卷,都不仅呆呆地愣在了当场,大眼瞪小眼竟一时不知所措;过了大约3分钟,夏健才重重喘了一口粗气,看着桌子上只剩下书法的画卷,对拎着另一幅人物图,有些发呆的郝运来说道:“胖子,看来我们猜测的不错啊,这真是两副作品拼接而成的,你自己看看这副书法贴,上面的落款还在,这里还有两个印章呢!”。
夏健用力碰了一下,还在发愣地郝运来,指着书法字帖上左侧落款处,被原来的人物图遮挡住的地方念道:“一方是幼安印;另一个好像是稼轩居士”。
缓过神来的郝运来,将手里拎着的人物图轻轻放到桌上,扭回头看向夏健手指的地方,低下头仔细审视起来,过了不一会儿,他才紧皱着眉头一脸狐疑地看向夏健说道:“幼安应该是辛弃疾的字,稼轩居士是辛弃疾的别称,这样看来的话,这副书法贴应该是真迹无疑了,可是这副人物图又是谁画的呢?再者说了辛弃疾老家是省城历城区遥墙镇的,但他没有在家乡做过官啊,如果这副书法贴是真迹的话,又怎么流落到泉城来了?”
“对了,还有一点啊,这辛弃疾写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已经年事已高了,当时他好像已经65岁了吧?而且他是在江苏镇江任知府时创作的,小健,你认为它怎么流落到泉城的?”。
夏健尽管心里早已知晓,这副书法是辛弃疾的真迹,但仍装出思考的模样,用手按压着太阳穴,缓缓说道:“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是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在京口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写下的一篇传唱千古之作。
“就是因为这首词,他在一些投降派谏官的攻击下,被降为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又被差知绍兴府、两浙东路安抚使,但他推辞不就职;之后,他还被进拜为宝文阁待制,又进为龙图阁待制、知江陵府;随后朝廷有令他赶赴行在奏事,试任兵部侍郎,但辛弃疾再次辞免。
“开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杭州)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弃疾带着忧愤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