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商人的坦诚(下)(2/3)
,又问道,“范氏先祖什么时候开始在张家口经商?”
“大明商人都是以盐引换粮起家,小人祖上从成祖起就在张家口,商号做大,也就是祖父手里,小人十五跟着跑商,没多少年。”
“其实商号做大,都是万历年的事吧?以前有大商号?”
范永斗歪头想了一下,“将军睿智,的确是俺答封贡以后,隆庆年到万历年这五十多年的事,之前有徽商、浙商、淮商等大商号,但他们不在边镇常驻,晋人被生活所迫出塞,人多了慢慢跑通的商路。”
“大浪淘沙五十年,大同府三十家,张家口十七家,山西人很团结呀,外地商号很难在两处立足吧?”
范永斗脸色一红,“乡情在所难免。”
“非也,这不是乡情,这是人性。范东家认为,为什么张家口会变成大明北境最大的互市边贸城?”
“张家口本为互市大场,人多了逐渐繁荣。”
“呵呵呵~可不是这么简单,论地利西边有大同府,东面有蓟镇,哪里都比宣府张家口方便,可毫无地利的张家口就繁荣了。”
“将军能否赐教?”
“用不着赐教,你才是当事人,范家为什么做大,为什么在张家口做大,就是张家口繁荣的原因。”
范永斗低头琢磨了几息,抬头道,“将军认为是钱与权合作争斗的妥协?”
朱鼎顺快速眨眨眼,噗嗤一笑,“刚说了贵人永远是贵人,范东家也像朱某一样,进入了自我的认知世界。”
范永斗眉毛一瞪,恍然大悟中起身,郑重躬身行礼,“将军大智慧,永斗愿送十万两助将军成事。”
“哦?不怕肉包子打狗,有去…”
“将军,永斗不是在投资您,人就怕活得自以为是,十万两是感谢将军教诲,仅此一句,范某保证三辈不犯错,将军大恩大德。”
朱鼎顺不置可否,你t要不懂老子就跟你姓,聪明啊,太聪明了。
沉默中把玩了一会面前的笔架,朱鼎顺悠悠道,“权力场的财富是隐蔽的,蓟镇距离京城太近,容易被嘴炮傻子捅破,大同距离京城太远,容易让商人主导,只有宣府不远不近。范东家说钱与权合作争斗的妥协也没错,朱某说是人性也没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