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百姓,宗室,士大夫(2/3)
使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略微一拱手,“郭某洗耳恭听~”
朱鼎顺笑眯眯地道,“好,咱们先从甲骨文民字说起,民这个字其实最早起源指的是一件事,与郭大人所有一点干系都没有。
甲骨文上部像一只眼,下部像针刺一类尖利的东西刺着眼睛,致使一目而盲,即盲的本字,民字最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驱使无知的奴隶干活。
西周字形与甲骨文大致相同,部分字形眼目之中已没有瞳孔,突出民字为盲目之民。春秋战国到秦慢慢变样,到汉代定型,民字这才演化出不同含义。”
郭恺之看朱鼎顺停顿,连忙想一下自己看过的不多古籍,顿时肃然起敬,“奉国将军绝对识字,厉害,郭某佩服。”
一个清丽的女孩突然答道,“大哥当然识字,奉祀正一晚教授大哥全能记下来,王庄书库说文解字都能找到对应的字。”
“佩服,佩服,过耳不忘当然会过眼不忘,奉国将军记忆力惊人,能说会道…”
“停,郭大人,我们在讨论严肃的知识,用不着拍马屁。朱某已经说了甲骨文民字的起源,郭大人可以顺着继续。”
郭恺之这次摘掉官帽,郑重躬身,“奉国将军说的对,郭某学的是科举之学,对民的本义演变十分好奇,请奉国将军赐教。”
朱鼎顺内心嘲讽一声,倒也没挤兑他,继续向众人解释起来。
民,刺一目而‘盲’。夏商时期,民不是指众民,这些被盲一目的人、或是有罪之人、或是战争胜利品、或是奴隶。为了驯服这些人劳作,把其一只眼睛刺瞎,防其逃跑。
民或盲,指的也不是人,含义大体是说被刺瞎一目的人在做事。
民与臣两个字,都是借用眼目的一种象形表达,指的是不同一群人该做什么事。
臣是竖目,民是横目而带刺。竖目表示俯首听命,横目则是抗命乎视,故称横目之民。
从周代开始,逐步引申转借为被统治之人,民已不再单指驱使奴隶做事。
但自古以来,统治贵族都把民视作有眼无珠、蒙昧无知的一群人。论语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大圣人也从来不把民平等对待。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曾经全部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