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变化(1/3)
不知不觉中红星集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企业名片,别人一提到就想到了物美价廉这个词,例如全国各地的服装企业都相继生产起了新式面料和衣服,哪怕产品质量差不多人们还是认定红星牌的才是最好的,实际上这跟国内只有少量的红星牌服装有很大关系。
全国的服装企业只有红星集团有外贸资质,其余的全都在统购统销的范畴之内,看着红星集团大量的赚取外汇,轻工局的领导亲自去找了领导,结果被领导一句话给堵了回来,“全国人民都穿上新衣服了吗,你们的职责是保障全国人民穿暖。”
红星集团在国际上取得的各种成果是巨大的,开发区的经济总量也在迅速膨胀,区内的老百姓在短短几个月时间过上了“地主老财”的日子,在领导眼里前方的路也渐渐清晰了起来,甚至有激进的同志提出立刻在全国展开
中央领导层在各种潜移默化下已经对各种政策制定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什么老百姓勒紧裤腰带之内的渐渐的不再被人提起,民强则国强,民富则国富成了新的执政理念,细粮啥的也不再支援亚非拉,通过各种商品在华约内部的畅销国际地位也在稳步提升。
不到一个星期四九城郊区犹如雨后春笋似的布满了无数蔬菜大棚,以往的冬歇期不复存在,更远的地方还有很多在建的棚子
秦淮茹的娘家秦家庄也建了好多大棚,尤其是村支书宣布大棚产生的收益全部平分以后生产热情更是空前高涨,以往磨洋工的现象彻底没了,在村民们努力下几天大棚就遍布了秦家庄,最后实在弄不到塑料薄膜了才不甘不愿的停了下来,
这种现象发生在各个地方,很多领导对这一现象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十天的活一天就干完了,都不用村干部鼓劲打气,天不亮村民们就自觉的起床干活,事情很快就传到了议会,也是第一次在大会上提出了对于苏俄农庄模式的质疑,事实胜于雄辩,最顽固的保守派也无话可说了,
“包产到户”这个以往被喷得一无是处的东西重新翻了出来讨论,老成持重的同志建议全国大规模摸一次底的看法得到了议长的认可,可以说从这一刻开始历史将会有巨大改变。
秦大山一家早早的就起床了,嫁进城好几年的女儿捎信今天要回来,秦大山对于女儿思念大于怨愤,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