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企划书(2/3)
民来说第一要紧的就是过上饱腹的生活,所以食品和调料方面邓志明从来不吝啬,一一划分在了分配的资源上。
不仅如此,邓志明还将日常所需的家电也划分在了配比上面,无非就是平常所说的三大件,这些物件在家家户户集齐了,也能大大的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数。
将物品的分配划分好以后,邓志明又开始计算起了工分的配比。
每天出活能够积累到的工分是不相同的。
就像是老年人或者是身体有缺陷的人来大武活一定是没有身强体壮的中年人和年轻人有效率,所以他们的工分会比普通人低一两分。
而对于主要的精壮劳动力,邓志明给予的工分也会比普通人多一些,如果说一天的工分是10分的话,那么他们一定得再加上五六分才行。
毕竟农民是不缺力气的,只是他们一年到头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算是,花费了全身的力气,能够得到的回报也是少之又少。
而现在邓志明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要改变他们的生活。
要让这些农民都知道,只要是付出了自己的劳动,就能获得成比例的回报。
为什么那么多的农村人会选择去城市里务工,不会紧守着自己的农田?
就是因为务工赚的钱比他们当农民的时候要多上好多倍。
举个例子来说,农民一年到头来的收成,也许只能勉强养活他一个人,往多了算也只能养活两到三个人,这都是全家人吃不饱饭的情况下来计算的。
而进城务工就不一样了,一个普通工人的薪资收入足以养活一家几口人,更大的区别在于农民的生活是吃不饱饭的,而工人的薪资足以让他们囤许多的粮食,不用担心温饱的问题。
所以说农民的生活过得苦,也就是这方面的原因。
邓志明心里有很大的自信心,能够将这一切都扭转过来,让农民也能和工人有一样的待遇。
而这一切实施的前提就是要实行这个工分制度,让农民通过自己的劳动积累一定的工分,兑换平常生活中难以买到的物件。
工分和粮票有所不同,和薪资也有所不同,工分就是你付出的劳动越多,那么积累的工分也就越多。
这对农民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