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强取豪夺(2/6)
财富,因而超过了不少国人,而不少国人因为经营不善,不得不将手中的前途买卖,以至于竟然沦落为野人的佃户,结果国人和野人的泾渭也开始变得模糊不清。
而当时的国家为了刺激生产,经常会给一些粮食产量丰厚的雇农给予大量赏赐,一些奴隶可以借此恢复自由之身,而且后来国家征集军队也不再限于国人,就连奴隶也会被征入军队,奴隶只要在战场上立功就可以脱离身份,恢复自由之身。因此奴隶的数量大大减少,华夏由奴隶社会逐渐转变为封建社会。
尽管鲁国在实行初税亩法后,遭到了许多批判,例如烂改古制破坏礼法,儒家更是对这种制度嗤之以鼻。但初税亩更加适合社会制度,符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他瓦解了奴隶社会确保了封建制度的建立,符合大势潮流。
等到了战国晚期,井田制度已经完全崩溃,就连绝大多数儒家弟子也绝口不提恢复井田制。
长平之战时,大量百姓为了逃避兵役以及糊口,纷纷选择逃亡到外乡,趁着百姓们离开田亩荒废,赵胜以及赵国许多公族,依靠自己的势力将邯郸城外百姓们的田亩收为己有。
此时井田制度已经废除,雇劳大量增加,贵族们雇佣着平民以及自己的奴隶,在城外修建了大量村落庄园,路旁的土地大多数都已经种上了麦苗。
即便是人手不足,还有许多土地荒废着,黑心的贵族也不会把这些土地还给那些可怜的百姓,而是想方设法的让百姓为他们打长工,并通过手段逐步将百姓沦为自己手中的奴隶。如果找不到那么多百姓为他们种地,贵族宁愿将土地荒着,也不送还还给百姓耕种。
于是,神奇的一幕就出现了,邯郸道路两旁有些地方的填土中长满了绿油油的麦子,有些地方土地则生满杂草,无人打理。
人马又向前行进了一段路程,路旁的灾民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这次大部分灾民都是从城里往外走,因为家乡的土地已经被贵族们圈占,他们无处可去只得再次逃荒。
而在驰道的两侧,驻守着大量兵丁严防百姓们涌上驰道,或者是去破坏地里的庄稼。为了震慑百姓,这些士兵个个挎弓持剑,甚至连战车都横在了路边,最离谱的是在后面通往邯郸的路上还有百余个帐篷,将通往邯郸的道路封死,不允许灾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