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酒诰劝酒(3/4)
护就要起身,幸亏宇文直赶到,一刀剁翻,复几刀下去,哪里还有命在啊!
哥俩商量这事时候都是密谋,老太太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呢,看的是目瞪口呆。
见宇文护已经没气,哥俩这才翻身跪倒,向文宣太后请罪。
这时候肯定顾不得详细解释,因为宇文护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儿子亲信还一大群呢,不趁着他们不知道的时候马上解决,一旦反应过来,麻烦可就大了。
早就暗地里培植的亲信,兵分几路同时下手,连夜将宇文护的几个儿子以及一众党羽统统逮捕。这些人当然不会留,肯定死路一条。
掌握了北周朝政大权的周武帝宇文邕,接下来看着国内形势,再对比周边的北齐和南陈,决定先好好把国内整治理顺,再考虑对外扩张。
这时候的南北朝,佛教比较盛行。南朝梁武帝萧衍本身非常尊崇佛教,而宇文邕则是在佛道两边摇摆。说不上喜欢不喜欢,但也不刻意推崇。
总的来说,佛教寺院占比很大,超过了道观。
寺院也好,道观也罢,都占据着大片良田。而这些方丈观主们俨然一副大地主模样,管理着大片土地,佃户成群,却并不缴纳赋税,也不去服兵役,以至于在动荡的乱世情况下,能出家为僧,成了躲避战乱灾祸的最好途径。
老百姓都跑去当和尚道士,你们清闲自在了,天子成了光杆司令,吃啥喝啥呀!
所以看了一圈,周武帝觉得不能任由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否则国库收不来税,部队招不到兵,国家那不就完蛋了。
当然,周武帝做决定之前,也需要先论证,给接下来的行动找出来理由,先有理论基础,才能事半功倍不是。
宇文邕先后三次召开由僧、道、儒以及文武大臣齐聚一堂的辩论会。做到畅所欲言,看看最后到底哪一派能胜出。从这点来说,宇文邕还是很民主的嘛。
想想也是,我们听这个那个说,佛像不能这样那样,拿个东西找老和尚嘚吧嘚吧叨叨几句就算开了光。得罪佛了怎么怎么遭报应等等。
确实,宇文邕大规模灭佛道二教,将当时北周境内寺院道观拆了三万余座,佛像更是砸了不计其数,据说遣散还俗的僧道达两百万人。想想那时候整个南北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