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水晶(1/3)
玻璃厂的建设郭涛安排到了村子里肥皂厂的旁边,因为那一片还有很大一片空地。郭涛安排李二狗按照自己的思路先建设厂房。
玻璃的主要原材料是石英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沙子。当然,还有几种简单的配料。
将各种原料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比例多摸索,因为古代对化学物品没法精确测量。另外,在着色方面,在原料中加入适量的有色物质可以生产有色玻璃。
将配好的原料经过高温加热,形成均匀的无气泡的玻璃液。一般都在1200-1600度左右。一般需要八个小时左右方可熔化形成玻璃液。
成形方式古来就有,因为玻璃艺术品制作早就有了,大块平整玻璃就是把液态玻璃放平整的钢铁上,擀饺子皮,镜面则需要设置个模具,浇筑后打磨。
如果想做玻璃工艺品,则可以用中空的铁管粘取玻璃溶液,靠吹气的方式给玻璃塑形,再用湿抹布给玻璃降温
为了确保安全,所有的房子全部都是石头砌筑而成。
对于玻璃,郭涛安排了2名苏州学府的学生。郭涛给他们描述了生产玻璃的方法,让他们按照自己说的方法设计生产工具。
沙子很多,但是纯净的河沙并不多。郭涛特意安排大家选择,最终,在南山发现一座石英砂的产地,清一色的都是白色的石英石,没有杂质,非常符合要求。
其次,因为需要将石英加热到1200-1600度,虽然自己现在有煤矿,加热难度倒是不太大,但是目前没有合适的工具,耐高温需要坩埚才能实现。普通的铁锅不到这个温度就融化了,所以第一步需要先把坩埚给制造出来。
当然坩埚的制作其实也不难。
郭涛仅仅是按照书本上的方法告诉了学生,后来自己忙起来就忘记了。结果一周后,郭涛惊奇的发现两个学生居然做出了简易的坩埚。
有了简易的坩埚,下一步就是试验炼制第一批玻璃。
在坩埚中放入石英砂,在加入一点添加剂之后,用煤炭开始加热。
在加热一天一夜以后,这些石英砂终于变成了红色的液体,然后用一根中空的铁管子,将液体按照需要吹成瓶子或者杯子的形状。但是这样做的东西尺寸和形状都很难成批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