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章(3/5)
意义非凡的存在。而周瑜见过那样的孙权,知道他的内心到底能够因为那个人的存在而有多么的痛苦。
可是孙权最后还是没哭,仿佛是一种已然刻进骨髓中的,在面对孙策的事情上面,牢牢克制住自己情绪的,后天形成的本能,他的神色只是一派僵硬的恍惚。
他早在孙策的榻前哭了够久了,久到张昭都不得不把他骂醒,为他擦干脸上的眼泪,强行把他扶上马,亲自为他牵马,向着原本属于孙策的手下展示新任将军的存在。
“现在是你该哭的时候吗”——他还记得张昭那句语气称得上狂躁的斥责——他是有底气这样诟病孙权的。因为孙策对他来说的重要性,他有着足够的资格同样沉湎进悲伤。
但是张昭没有,所以孙权也逼迫自己不允许拥有。
“……我选择继续重用子衡。”
因为他曾经是被兄长所庇护,可以被纵容,被允许只按自己的心意而活的弟弟。所以他可以只根据旁人对他的态度,而随意地表露自己的爱憎。
可是当他真正成为家主的时候,他所有的思考都必须从大局大势出发:
吕范处事秉公,所以重用。周谷阿谀奉承,需要远离。
他好像天生擅长这样的举动,从容地将自己的爱憎坦率地表露,又能痛快地因为时势的更易而进行转变。
这是他的才能,孙权从不否认这
() 一点,也从不为这点而感到什么羞耻或者为难。()
想看浮笙闲的《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吗请记住[]的域名[(()
“……吕据是个好孩子。”
沉默着平复自己的吐息,孙权最后还是只能说得出这样的话来,遮掩住自己真实的情绪。
【而在晋灭吴之战中,东吴高级将领的战死率也是不正常的高。更有像张悌这样的存在,分明可以突围自保,最终却选择以身殉国。
诸葛诞的儿子诸葛靓,在父亲据守寿春与司马家展开对峙的时候入质于吴,在父亲身死后出仕吴国做到了大司马之位,但在吴国灭亡后却终身不肯仕晋。
哪怕他和晋武帝曾经有过旧情,姐姐也是琅琊王妃,他却耻于和司马炎再度相见,回到家乡后更是传闻不肯面向洛阳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