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含加更)(7/9)
谋反还是假谋反,都未免太频繁了一点吧!
他诡异地从后世人没有提及的事例中,更深层次切身体会到了君臣之分不够清晰的后果。
张良的反应远比他淡定,想了想自己如果这么说会是为何,出口的语气都带着点含笑的从容。
“不是真的造反,应该是臣为了让陛下重视,而夸大的说辞罢了。”
【当然了,实际情况是那些将领生怕刘邦不给他们封赏,于是在聚众讨论而已。
可是张良那骇人听闻的说辞,细究背后的逻辑,都是因为所谓的君臣“忠义”尚且没有建立起来,刘邦和属下人很多的联系,都是利益的驱使。
这就是他和嬴政相比第二点的弱势】
刘邦皱起了眉。
他对于后世人拿自己和始皇帝对比,并说他有这弱势有那劣势的倒是没什么意见,客观的论述而已,有什么好较劲的?
他只是一时没弄明白这个观点和韩信的死又有什么关系,最起码从后世人前面的论述看来,韩信对他倒不仅仅是利益上的纠葛。
除非——他再把前面后世人早早抛出来的观点与此联系起来,一瞬间恍然大悟。
然后只余无言的沉默。
【第三,也就是我们先前提到的,汉
初君臣矛盾的主要问题,继承人问题。
扶苏虽然因为名字出处比较文雅,并且最后听了矫诏就自杀的行为,一直被很多人认为是性格偏柔的人,但实际上他的历史评价叫做刚毅。
敢和他亲爹秦始皇公然吵起来的人,我们先不说自杀这件事的正确与否,支持郡县还是分封是否称得上清醒的问题。光从这个态度,他的性格就是偏向刚的。
再加上,扶苏的年纪也绝对算不上一句年幼——他是长子,而等到始皇帝去世那一年,胡亥作为他第十八个儿子都已经成年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始皇帝真的把韩信收入阵营,他就算把韩信留给扶苏用都是很合理的操作。甚至只会庆幸他的年轻,可以为大秦再多发光发热贡献价值几年。
刘盈呢?】
刘季回想着前面后世人对他的评价,脸上的表情带着点冷淡的意味。
光是那几句描述,他不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