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含加更)(5/9)
层的介入,但统治者也大多不过是将其作为一种具象化的天命所在,让百姓的认可成为天命的倾向,到底也还是天命说的变体。】
“让百姓的认可,成为天命的具象化形势?”
苦于汉初遍地疮痍的局势,而无法很好完成所谓“受命”
仪式的刘邦,眼前突然一亮,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说法对于法统稳固的有益帮助。
比起搞各种符兆、祥瑞这些要耗费大气力的操作,百姓们过得好民心所向就证明他是正统,这在汉初的特殊环境下不更容易达成吗?
只是他琢磨了几下,觉得这种学术上的事情,由他们几个门外汉来忙活,实在还是有些为难人。
这种弯弯绕绕的名义问题,最适合的人选就该是那群儒生。
刘邦:等结束了去找一下叔孙通吧,刚好他也正忙活着这些仪式上的事情。
不用白不用,他相信对方也会很高兴得到了宣扬学术道统的机会。
反正等到诸子百家其余的学派接到他不久前下的求贤诏而聚集过来的时候,刘邦在心里暗搓搓地想着,就算他原本没那么殷切,都会因为竞争而打起精神来的。
【我们拿三国,孙权的名分问题来举个例子。
当初曹丕称帝,孙权选择上书称臣。正统性得到认可的曹丕大喜,在还没给宗室封王之前就给他送上了吴王的封号。
很多人因此嘲讽他,说他是大魏吴王,觉得老耻辱了,人家蜀汉就不会像你这样丢人!
——救命,东吴的政权正统性能跟蜀汉比吗?
刘备作为汉室宗亲,他的身份是曾经受到来自皇帝认可的。在当时环境下,且不说蜀汉因此和曹魏存在着天然的立场上的对立,即汉贼不两立这个问题。
蜀汉政权本身,他因此就存在正统性宣称啊!
你曹魏虽然有着禅让法统的大义在手,可我蜀汉正宗大汉血脉,你能否认吗?
就算你强行否认我也无所谓的,反正我对内是有足够的理由可以区分上下君臣关系了。
所以曹魏和蜀汉,他们之间的正统性,法统,乃至于君臣上下关系都不需要忧虑的。
可孙权不一样,东吴是三国政权里面可以说最低,完全白手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