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3/11)
引来过多的争议,觉得他们是“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但随着景泰执政,面对大半个朝堂或多或少都跟堡宗有点瓜葛的局面,为了进一步把握朝政,他选择扶持内阁上位。
一方面是因为内阁在职权上存在着天然的优势:“所奏多系制诏、机密重务,理不宜在五府六部奏杂事后”,本就容易赢得皇帝的亲近。
而另一方面,则主要是因为这些阁臣的地位和职权,往往都与皇帝的信重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天然就容易和朱祁钰站在同一阵营,奉行着他的意志。
所以重用内阁,就会很有利于他加以制衡朝中时不时就掀起一波的鼓吹正统的风气。】
本来还为着自己之前的疑惑解开了,而对儿子带点恨铁不成钢的朱瞻基哽住了。
他原本以为是朱祁钰没受过正经的政治教育,不得不提拔内阁来辅助自己处理政务——结果这个原因估计确实也有,但最大的根源好像依旧在堡宗身上?
你能怪朱祁钰吗?好像可以,但好像又确确实实是形势所迫。
朱瞻基停止了思考。
要不他还是继续骂堡宗吧……
【他提高了内阁群辅整体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拓展并完善了内阁政治的运行机制。
在景泰三年,更是让王文以左都御史晋吏部尚书增补入阁,参与机要,开创了二品大员入阁的先例,从此确立了一个内阁地位高于六部的总体观念。】
王文的呼吸都跟
着一顿,惊诧的目光注视着光幕。
他不是为了自己日后的恩宠而惊讶——说句老实话,后世人都喊他当今陛下最忠实的臣子了,他未来的前途当然可见一斑——但是,让吏部尚书入阁?
他侧过脸去看如今的吏部尚书王直,老臣的脸上是多年风波经历下来的平静,看不出丝毫的动容。
吏部尚书是个什么样重要的位置?
——不用多说它的职能权利,只要知道明初人直接喊它叫做“天官”,其地位声望就可见一斑。
结果这样称得上一句文官之首的职位进入内阁参与机要,景泰给的动词竟然是“晋”。
这确实是堪称翻天覆地一般的大变动了,可是作为既得利益者的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