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章【倒v】(6/7)
额……那就大可不必了……给自己挑领导为什么不要好的要个烂的……
默默无言之间,君臣相对却心下默契地定下了一条共识:等那边朱祁镇回来之后,绝对要对他严加控制了。
—
如果说景泰那边的气氛是平静之下的波涛汹涌,朱元璋这边就是突然被炸开了锅。
朱元璋:什么复辟?怎么复辟的?堡宗那混账玩意怎么还没被弄死?
朱棣的思维和亲爹擦出了同样激进的火花:乖孙啊,你怎
么没把这混账弄死的?
你怎么没弄死啊——!
—
朱瞻基:……不要再一次提醒我这个好儿子被弄死了啊……(痛苦扭曲)
【正统之时吏治败坏之严重,使得时人都称之为“在官既无廉耻之心,莅政唯肆贪淫之志,酿成污浊之风”。可以景泰的性格,他却是看不下去这样乌烟瘴气的朝廷的。
他认为“国家以民生为重,君臣以政理为先。政失其理,民生何由而遂?”,所以政治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澄清吏治,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与约束。
永乐原本定下的由吏部主管官员选补的制度,在宣宗年间因为大臣会保情况的出现,被官员逐渐破坏,以至于官场上奔竞请托之风盛行。】
朱瞻基一惊:“等会?怎么又在朕手上发生问题了?”
一些高位官员们半是尴尬,半是遗憾地私下看了几眼:这样的事情现在还没发生过,之后估计也不会再发生了。虽然澄清吏治固然是好事,但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被后世人嫌弃的羞愧。
【于是景泰先是下令停止保举之法,恢复洪武、永乐年间的旧例。之后又听从吏部给出的修改意见,综合考虑了吏部公推的公正性和大臣保举的广泛性,进一步将官员选拔制度进行了调整。
除了吏部正常补缺以外,要求布政使和按察使这两个特殊的职位,必须要由三品以上的官员联名推荐作保,以提高官员的质量。】
朱棣发现了不太对劲的地方:“为什么后世人要把爹你的年号和永乐并列?”
如果按照他之前的推断,这个永乐的年号应该是他儿子的啊?
那他呢?他去哪儿了?
该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