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章【倒v】(2/7)
应该不至于会干出这种事来……”
朱棣勉强使自己冷静下来,为自己的曾孙多少辩驳一句。
“后世人只说了,那于谦掌握着军权,没说全部都在他手上啊。”
这理由确实有几分说服力,于是父子俩也就怀揣着些许的不安,继续看了下去。
【景泰时期,大权依旧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朱祁钰一人负责总揽朝纲,统摄政事,而六部只负责分理庶务。至于后来权倾朝野的内阁,此时失去了三杨作为辅政大臣带来的特权,不过是个普通的顾问秘书机构而已。
放权臣下确有其事,但此放权非彼放权。
景泰的放权,主要是在具体事务之上,对于负责主
管的官员给予充分的信任与爱护。不会因为他人的非议与弹劾而阻碍、约束有意进取的官员的手脚,使他们能够充分有所作为。
比如大同总兵郭登。他和曾经的大同镇守太监陈公不合,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相互中伤,关系恶劣到参谋大同军事左都御史沈固不得不向上请求调离一人。】
朱元璋捕捉到了那个理当不该存在的词汇:“什么镇守太监?咱不是说过太监不得预事吗!()”
&ldo;()”
朱棣:……这,这,这未来的事我哪里知道啊——(唯唯)(有点悲愤)(但不敢说)
老朱给了他一个眼刀子:等天幕说完咱再来好好算算账。
【在宦官们天然拥有着与皇帝亲近的立场,且陈公率先发难攻讦郭登的前提下,连于谦这种景泰近臣想为郭登说话,都只能委婉地提请派遣御史调查两人之间攻讦的情况是否属实。
结果朱祁钰本人却直接干脆利落地表达了自己对郭登的信任,表示大同是机要之地,如果将郭登这样不可多得的人才调离,如何守卫边界,加强国防?果断把陈公调了回来。
之后郭登更是干出了一件说起来有点惊天动地的事情:弹劾上面提到的那位左都御史沈固在边年久,不行法令,贪污腐败。希望由礼部尚书杨宁或者河南左布政年富替代他。】
张辅听见了都没绷住这几年下来的养气功夫,为光幕上那多少沾点憨憨的后辈侧目:这可真是不知道什么叫做忌讳啊!
你一个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