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4/8)
白,整个人其实本来不是外放类型的将军,看了刘邦这副模样都害怕,罕见地在没有多少谋算的前提下开始给刘邦打包票:“这回有臣在,臣不会打输给匈奴的。”
“陛下确实不用过于忧心,汉匈国力虽然此刻已经无法立即扭转,但到底名将尚在,兵戈未罢。沉稳应对尚且无妨。”
就连张良都不由出言,就怕这五十几岁的老头了,一口气没上得来又把自己气短命了。
刘邦强行逼迫自己闭了闭眼,缓缓才放松下来,吐出一口气:“朕知道了。朕没事。”
【当然,文帝不愧是文帝,面对这样的状况他也不是束手就擒。
他选择听从晁错贾谊等人的劝谏,“募民徙塞下”“入粟拜爵”,通过行政命令鼓励人口和粮食向边境流动,并鼓励养马,通过增加边境防卫力量继而努力保持边境和平。
总体而言,虽然依旧有憋屈的地方,也没办法大举反攻,但大体上是一种积极防御的态度。
这样的措施虽然在文帝时期还看不出来什么特别有效的成果——因为采取的时候已经是文帝后期了,却为景帝时期汉朝对匈奴政策的初步变化奠定了基础。】
刘恒:……
他深呼吸了一口气:没关系,早点知道匈奴在我手上会这么嚣张,可以早点预备预防——“募民徙塞下”“入粟拜爵”还有鼓励养马是吧。
默默在预备施政记录本上加上几笔。
【我们之前讲过,景帝初年的时候,他奉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所以在初期一直沿用的是和亲政策。
可是我们刘启陛下那小暴脾气,布义行刚的皇帝怎么能真的一直忍气吞声忍到最后啊?
随着文帝给他留下的家底通过他的税制改革逐渐回流进国库,对朝政的控制力也逐渐加强,终于兜里有钱,手里有人的刘启果断选择对匈奴发难。
——自中元二年匈奴入燕之后,“遂不和亲”。
对,汉初终于支棱起来了!汉初也不是一直都在和亲的!
这一次断绝和亲的时间将近十年,从景帝中元二年一直延续到了刘启去世,刘彻登基初年。一直到刘彻因年幼无法亲政,朝政为窦太后和军功集团第三代所把持,才复谈和亲之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