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精兵之策(2/3)
百人,但个个英勇,每次出战,一对三的兵力仍不落下风。”
“这士兵少了,节省下来的钱我就用来打造器械,岂不更好?陷阵营的每一个士兵都身穿藤甲,全营有四百把长兵器,五百把弓箭,还有两百个盾牌,且这盾牌都是铁制的。”
铁盾牌用铁量极大,一个盾牌用铁量顶得上几十把刀,这价格不菲。刘晔和铁匠蒲览曾在庐江境内发现过铁矿,但开采困难,至今都没办法提高铁产量。
“总之,我希望提高我军军队的战力及待遇,同时限制了将领的权力,如此一来,将领的私兵就慢慢地成为累赘,适当的时候就收回来。”
周瑜和鲁肃没有说话,或许两人也不知道陈飚讲得是否有理,他们需要时间思考。
“至于当地豪族,他们的私兵主要源于藏匿的人口,今天下大乱,户籍制度崩坏,我等要重新建立户籍制度,清点扬州境内的人口,制黄册,丈量土地,制鱼鳞册。”
黄册和鱼鳞册被陈飚称为两册制度,前者用于户籍登录,后者用于土地分配与耕种。他在庐江实行两册制度已有两年了,后来在江夏、九江和柴桑慢慢推广,前者归刘涣负责,后者由国渊负责,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刘涣和国渊虽名声不显,但已经是他的最得力的助手。
“两册制度在江东亦要推进,一旦推进,百姓就会被分配土地,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豪族藏匿人口用处就变小,而被藏匿的人口更向往外面的生活,就会对豪族进行反抗。此时,我再推行相应政策,顺水推舟,严禁豪族藏匿人口,必能水到渠成。”
“扬州地广人稀,又沃野千里,养活几千万人口都没问题,现在整个扬州才三四百万人口。”
“那山越该如何对付?”周瑜和鲁肃已经跟不上陈飚的思维,便不自觉地换个话题。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原则上周瑜和鲁肃都是豪族。
“原本我对山越持友好态度,认为他们只要不惹我们,我们也不宜去惹他们,但我还是想简单了,山越人曾经袭击柴桑,我不得不警惕。”
“山越人虽分于江东各地,但实际并非一族人,而是各个独立的存在,只是我等基于多方面的原因,将其统称为山越。如此,我等可逐个击破,先北后南。”
“豫章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