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1997年我悄悄地走近你(3/3)
你小子”三个字的口吻春妮很熟悉,是一种介于如师如父如朋友间的亲昵,有种亲情和友情的丝滑……他原来经常这样子说老刘。“谁在电话中指导的?”
她问。“呃……一个朋友,认识几十年了,我和一样的满脸褶子满头白发的臭老头子。”
他端起杯子喝了口水,然后拿起一块胶泥,捏起了胖娃娃。春妮审视着他的表情,没有任何说谎的慌张和不安,只好怅然地走了。……就这样,“迎香港回归暨省内外建陶交流会”花落了葛氏,他家的工艺美术制扇厂成为了承办单位。虽说制扇厂和艺术也沾边,可春妮望着大红的条幅,心里仍有几分不是滋味。万事皆有因,她翻过来倒过去想不明白的事情,老薛给她点透了——老买反对陶协承办活动的真正原因是,传言陶瓷厂企业改制已经排上了政府工作的日程,老买作为最后一任留守厂长,不想在这期间出任何乱子。干的多,出错机率就会多,因此不作为比作为更保险。为了这份安稳和保险,才会扼杀陶协的活动。不用陶协的名义来举办省建陶的活动虽不那么完美,但世间的事情本就不完美,维纳斯还断了一只胳膊呢。有缺憾才是真实的人间。……葛氏工艺美术制扇厂在葛家大院的东边。有两个门,出入车辆的大门留在主干道文坛路那边,小角门在竹坞巷,方便葛家人和住在附近的工人们出入。或许为了弥补吴军犯下的过错,这个活动得到了牛大妈的大力支持。她在街道开了动员大会还不放心,又拿着小喇叭走家串户吆喝——“人道江南好,此处胜江南,太行为屏障,修竹满丹川……各位居民,步入竹坞巷,风光格外新,家家门前水,户户竹为邻……省里能来我们这里开会,是咱整条竹坞巷的光荣,大家好好表现,卫生搞好,个人精神面貌搞好,建陶交流会一开,咱竹坞巷和大伙儿都上了报纸和电视,经这么一宣传,咱们街道就变成了金窝银窝,你们中间说不定哪个就成了大明星,将来咱整条街都不看港片了,就看你……”1997年的大彩电已经不是啥稀罕物了,要是能成电视片里的人,就太稀罕了……牛大妈这番沉浸式的宣传蛊惑性极强,整条竹坞巷都行动了起来,家家户户从里到外都打扫的干干净净,连头发上都抹了港片中大人物的头油,光可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