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心如磐石,宠辱不惊(2/3)
夫开始埋锅造饭,无数士卒从睡梦中醒来,开始擦拭盔甲戈矛。骑兵则开始刷马喂马。
陈凡在营中转了一圈,发现将卒各司其职,有条不紊,便不再理会。
三刻之后,将卒开始用饭,又两刻,士卒饮食完毕,已经自发开始向校场集结。
而陈凡则站在点将台上,看着士卒们从营寨各处汇聚于此,将官们开始清点兵员,整列军阵。
一通鼓响,整个校场顿时安静下来,士卒的动作明显快了一筹。
两通鼓响,各伍长、什长、屯长、百夫长次第向上官汇报人数。
三通鼓响,万籁俱寂,五名千夫长来到点将台前。
“禀军侯,帐下军卒五千众,现已尽至,无一缺漏者!”黄盛开口道。
陈凡点头:“知道了!”
便在此时,寨门大开,有一骑飞奔而来。
“陈玉真何在?”
“末将在!”陈凡上前。
“上将军有令,令至开拔,不得延误。”说罢,那人将一手令直接丢给陈凡,然后策马而返,不见丝毫拖泥带水。
他若没看错,刚刚传令之人,便是府上亲兵。
陈凡翻身上马,大喝一声,“出发!”
黄盛为前军,斥候前探三十里,籍有为后军,陈凡则领剩余三曲为中军。
至于打仗之时所需输粮官,辎重营,民夫刑徒,目前是没有的,因为这是在大秦国内行军,他们都只带了少量口粮。
剩下的粮秣缺口,则根据行军路线,每至一地,由当地府县供给,这般做的好处,便是减少粮秣消耗。
要知道运送粮草在路上的消耗,比士兵吃掉的还要多得多。
而民夫刑徒这些缺口则要等他们到了秦楚边境,才会在当地征召。同样也是为了减少粮草消耗。
其实在秦地行军并不难,差不多计算好路程,再估算一下士卒行军速度,便能及时抵达每一处暂驻之地,补充粮秣。
陈凡在马上看得仔细,这支军队不愧为大秦精锐,军中士卒最低为九品武夫境。哪怕极大部分只是初入九品,但身体素质也要超过普通人数倍。即便是甲胄加身,也显得举重若轻,行军速度也是极快。
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