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铁拳(2/3)
最后只能去地方藩镇,从幕僚开始干起……像白居易和元稹那种,走科举路子还能分到官的,属实是人中龙凤了。
因此中晚唐时期,读书人想做官,与其去考进士,还不如去给藩镇节度使当幕僚。有大量读书人,从来没参加过科举,但却因为给节度使当幕僚,最后通过节度使的关系,从朝廷那里获得了高官。
例如唐代宗时期的名臣令狐楚,唐德宗时期的名臣韦皋、唐武宗时期的名臣李德裕,莫不是以节度使幕僚作为,最后一路高升。
其实征召读书人做幕僚的事,齐慎早先在感化军的时候,便试过几次,可惜一直没能征辟到什么出类拔萃之人。这回采纳敬翔的建议,通过考试甄选,总算让他得到了不少贤才。
其中还有两位名人,一位叫韦肇,一位叫裴迪。这两人历史上都在朱温的后梁朝廷任职。
韦肇的能力和李振颇为类似,能言善辩,口才极好,并且性格比较稳重,没有李振那么极端。
在原来那个时空,朱温在击败天平军朱瑄和泰宁军朱瑾后,打算兼任两军节度使,当时长安朝廷并不同意,最后是韦肇前往京城,亲自说服唐昭宗,替朱温索要到了朝廷颁发的凭证,朱温由此对韦肇非常感激,后来任命对方做了河南府尹;
裴迪也不简单,历史上此人在投奔朱温后,很快受到重用,被封为节度判官。朱温每次率兵出征,都会把裴迪留在后方,替自己筹措军费钱粮,处理日常的刑罚诉讼。
此人在后梁充当了“钱袋子”和“大法官”的角色。
这韦肇和裴迪二人,无疑都是贤才,不过考虑到先来后到的关系,齐慎暂时也只能让他们从节度使府的低级幕僚做起,等将来时机合适,再慢慢拔擢。
…
招募到三百多名儒生,给他们各自安排好官职后,齐慎终于可以正式推行自己的新政了。
新政第一步,自然还是勘查户口,清丈土地。
按道理,这一步原本应该阻力最大,但是自从上次的内乱被平定后,各地的牙军势力几乎都被清洗了一遍,如今宣武、泰宁、感化三军,有能力直接和齐慎对抗的团体,基本不存在。
因此这阻力最大的一步,齐慎很轻松便迈了过去。
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