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老吴的算盘珠子(2/4)
来,你姓吴的不就是想抢二道贩子的饭碗嘛,行!
你搞得那个公司总得有人经营吧?
谁来经营?
本地收购价怎么把握,周边各内陆城市分别是什么行情,他这种“行皮子”再清楚不过了。
你姓吴的不就是变着法的捞钱嘛,可以!
你总不能自己下场吧?
你总得有个帮你干活吧?
你看我行不?
如果他李长林能把整个大港海产的对外销售全都攥在手里,即便大部分利润都分出去,剩下的那“一点”,也足够他吃的脑满肠肥!
抱着这种打算,李长林先是诉苦,然后问吴海岩统筹化管理后,他家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吴海岩在制定计划时已经考虑到了,告诉李长林,现有的收购商全都并入“公司”的供销部门。另外,李长林家的车,可以并入公司的运输部门。
李长林立马表示,同样是二道贩子,大家手里掌握的“资源”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养大车的,活多活少也天差地别。
不算散户,他李长林与五个乡镇的大小码头和近二十家家养殖户有长期收购合约。家里养的七辆大车不说每天都在路上跑,起码一个月下来歇不了几天。
就他手里掌握的资源,不敢说大港头一份,排进前三没问题。
那些小打小闹的贩子,还有家里养台车到处接散活儿的主,一群人绑一起都没法跟他比。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他带着自家的资源和车加入“公司”,是不是得有点什么说法?
李长林说这些话是想告诉吴海岩,他在大港地面上是什么份量。如果你需要一个“代理人”,完全可以考虑我。
但是,海边人说话习惯了大嗓门。而且大港的口音吧,平时唠嗑听着都像干仗似的,再加上李长林说话时那牛批哄哄的神态,落在吴海岩的眼睛和耳朵里,根本就是在威胁和挑衅。
吴海岩刚到大港不久,就有人向他反应海产行业的种种乱象,其中矛盾最为集中的地方,就是海产收购方面。
从举报材料上看,大港下面个乡镇的码头、养殖滩、批市场已经被虾霸、蟹霸、鱼霸等等各种“行皮子”垄断了。
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