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越想消停越来事儿(3/4)
和罗一属于近亲属关系。按照相关条文,即便陶红没拿到罗一的谅解书,在她积极退赃的前提下,也应当酌情从轻判决。
汪铭立马提出反驳,陶红是罗一的舅妈,属于姻亲,并不在近亲属范围之内。
被告律师一计不成,又称陶红的所作所为都是受其丈夫赵秋生的指使,她只是从犯。
汪铭随即拿出陶红最初时的口供,以及房屋中介和几任承租人的证词,表明从罗一随母亲搬离安市后,与中介和承租人的接触,全都是陶红出面,相关金钱也是由陶红经手。
一切证据都表明,克扣租房款、拒还租户押金,及虚报支出项目,一系列操作都是由陶红完成的。
被告律师拿不出证据支撑自己的辩词,只能另辟蹊径,辩解几千块的涉案金额,平摊进十年的时间内,对罗一的生活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汪铭立马拿出了大量收集的证据,有罗一的家庭状况,有母亲赵蓉一直处于待业状态的证明,还有罗一在滨城就读的小学、中学、高中的老师,以及部分同学的证词。
一切证据都表明,罗一在滨城居住的十年间,一直处于贫困状态。除了校服外,几乎没穿过一件新衣服,一双新鞋。
尤其是高一在校期间,食堂打饭一直是二两米饭,或者两个小馒头,再加上一份素菜。甚至有时候连菜都不打,只有主食就着榨菜。
罗列完证据后,法庭内从法官、审判员到法警,再到有限的几位听众,都对罗一投来了同情的目光。
罗一完全不知道汪铭为了案子特意去了趟滨城,还拿到了这么多的证据。心里惊讶,面上还不能漏出来。努力拿捏出一副垂泪欲哭,同时又倔强的不让泪水流下来的模样。
事实上罗一确实有点想哭。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时候憋屈的日子渐行渐远,很多记忆已经模糊了。但汪铭拿到的那些证词中的表述,又帮他记起了那些不愿回忆的经历。
想到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在嘲笑、白眼、同情和被欺负、被孤立中度过的日子。还有那些被馋、饿、自卑、孤独。谨小慎微折磨的时光,鼻子就忍不住的涌起酸涩。
眼看一番阐述博得了绝大多数人的同情,汪铭质问被告律师:“还觉得被克扣的几千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