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道理是道理,现实是现实(1/4)
相比于几个研究员的愤愤不平,姜冬脸上没有明显的异样。
稍稍品味了一下罗一的话,给了手下几个研究员一个严厉的眼神。
转过头神态温和的对罗一说:“你说的很有道理。不过,虽然说得很对,但做起来可不简单。”
罗一很清楚姜冬说的“不简单”,都包含了什么。索性直言道:“您其实很清楚高农残的危害,只是在缺乏数据支撑的情况下,判断危害在可控范围之内。
同时觉得,如果执行过高的标准,种植成本就会跟着提上来,从而导致果品上市价过高。上市价高,意味着市场接受度降低,连带着会拖慢推广工作。”
“呵~”姜冬勉强笑了笑,罗一这话很有点扒人面皮的意思。
“草莓不是大米白面土豆茄子。是水果,一种非必要的消费品。三块五一斤也好,块钱一斤也罢,有钱的可以多买点,没钱的少买点。就算不吃,对民生也没有任何影响。
我认为,发展经济是地方政府应该考虑的事。作为科研单位,在配合政府政策的同时,更应该注重食品安全问题。
毕竟,他们不懂,你们懂!”
“现在涉及的农药品类和使用量都是经过专家论证过的,是能够保证果品安全的。”女研究员气呼呼的开口。
“比如烯酰吗啉和阿维菌素,安全性在国际上是公认的。”另一名研究员插嘴。
“安全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罗一纠正俩人的说法:“一些药物的有害成分会被植物吸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行分解。
所以,用在生长周期较长的果蔬上没问题。
但草莓果实生长周期相对较短,从使用到采摘,达不到自行分解的时间。
一些药物使用后会挂在果蔬表面,但溶于水很容易洗净。草莓表面有仔,凹凸不平并存有大量缝隙,果肉软不受力,不利于清洗。
这两点因素造成一些原本安全的药物,用在草莓这种特定作物上,就不安全了。
还有一点,你们不懂种植户的心思……”
罗一面朝几名面色愤愤的研究员侃侃而谈:“我们的种植户普遍胆子很小,同时胆子也很大。他们会因为风险而会裹足不前,也会因为利润而胆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