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x&z(2/4)
怎么翻译都行。
听到“黄种人最高峰”的解释,屋里的人第一反应是这公司够提气的。但随即想到这是小日子取得名字,心里又一阵晦气。
不管心里怎么想的,就冲这个名字,就是很有实力,而且野心很大的公司。
“听你那意思,你姑的公司不止弄草莓大棚呀?还整别的大棚?”会计插话。
“不是我姑的公司,我姑只是公司里一个很小的股东。”罗一纠正了一句,然后才说:“我姑所在的公司研究方向有很多,草莓大棚和种植技术只是其中一项。还有其它各种其它反季节果蔬的相关研究。”
“哦……那规模可是挺大的。”会计感慨。
“我之前听小孔讲过,你们引进的大棚技术采用全钢框架,还有什么温湿度检测自动翻卷,全下来可得不少钱呢。按现在的行情,一两年别想回本。” 于维盛有点担心。
“按照我们现在估算的看,一个一千两百平的大棚基础投资将近三十万。其中电控和温湿监控部分的设计和安装,已经委托给了东大孙东成教授的团队,具体花费多少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确定。”
“不是说你姑那边给你全套的技术吗?”于村长问。
罗一不能说智能控制系统从硬件到软件都还没开始设计呢,只能苦笑着解释:“他们的智能控制系统太贵了,一套就得大几万美刀。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根据原理自己搞一套半自动的。”
罗一说着话看向孔宇和梁灿:“就是得辛苦你们了,半自动系统只能起到监测和提示的作用,具体操作还得靠人工。”
“那有什么好说的。活儿都让机器干了,还要我们干什么。” 孔宇完全不当回事。
“就是!干活是应该的,省钱就行。”梁灿也跟着表态。
“能跟我讲讲那套智能系统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吗?” 于维盛试探着问,又赶紧补了一句:“要是涉及到技术秘密就算了。”
“没关系,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在于软硬件设计,原理不算秘密……”
罗一对老于同志还是非常尊敬的,当下介绍讲起了阳光暖棚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期间还带了点草莓反季节种植的难点,以及解决思路。还重点提了下控制农残的问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