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千里江山拱手送,传国玉玺引人惊(4/6)
后就下落不明。
那么可以假设一下,传国玉玺本身在这次大火中已经焚毁,如果这个假设是真的,那么可以反向考究一下传国玉玺本身是什么材质。
蓝田玉材质主要为大理石,也就是经过高温高压变质后的方解石,这种材料本身是不耐火的。传国玉玺材质不明,传闻是出自南漳县,当地也有产玉石的传统,主要产出的玉石有两个类型,一是透闪石\\蛇纹石玉料,一是石英石材质玉料,这两类石材都属于硬质玉,耐高温。
后世考证认为和氏璧是产于荆山地区 基性岩的 月光石,这比较符合传说中卞和献玉中和氏璧出于石的说法,但无论哪一种,都是属于耐温石材,光靠焚火是无法毁掉的。
所以如果玉玺本身在这次大火中已经焚毁的假设为真的话,传国玉玺为蓝田玉所制的可能性要远高于用和氏璧所制。
如果传国玉玺真的幸存下来了,那它就一定是和氏璧所造,而且也没有在当年焚毁!
只是下落不明罢了!
狄泉记得在宋朝期间,这块玉玺最后一次确定出现日期是公元1122年,辽天祚帝遗失与桑乾河。假如有一天玉玺重现世间,而玉玺周围的泥土被鉴定出来是12世纪前半,那么就有可能是真品。
但是现在确实没有这种技术,但是也可以用别的办法,史书记载王莽篡汉时向太后索要玉玺,王太后大怒把玉玺摔崩一角,后来王莽命人用黄金填补;科学家可以藉由比较填补使用的工艺与前汉时期金饰品的技术比对。
假如技术的确是前汉技术,或者黄金的成色是同期金饰品使用的成色,玉玺也有可能是真品。这种方法就需要科学家与艺术史专家联手鉴定真伪。
起码,在这个时代,还是有人可以通过这种办法来辨别出来的。
一个传国玉玺,几乎贯穿中国整个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从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的秦朝到后来的三国、晋朝、隋唐,甚至到了宋朝,传国玉玺的历史份量都不低,直到元朝灭亡,传国玉玺才随之消失,明清两代再无人提及。
如果狄泉手里真有这东西,基本上他就是正统了,就是赵匡胤活了都没有用。
但是,他现在也怀疑,这东西就是真在宋朝手里面,这玩意也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