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康公霸业,晋秦之争”:《史记》中的军事智慧与国家命运(3/5)
秦军溃败,晋兵追击,一直追到泾水,然后回到了棫林。二十七年,景公去晋国与平公会盟,但后来背约。三十六年,楚国的公子围谋杀了君主自立,即灵王。景公的母亲的弟弟后子针备受宠爱,景公的母亲的弟弟富有,有人中伤他们,他们担心被诛杀,于是逃亡到晋国,带着重装千乘。晋国的平公说:“后子富如此,为什么要自毁?”后子针回答说:“秦国君主不仁,害怕被杀,想等到后代再归顺。”三十九年,楚国的灵王强大,和诸侯国在申地会盟,担任盟主,并杀了齐国的庆封。景公在位四十年去世,由他的儿子哀公继位。后子复又回到秦国。
哀公在位八年,楚国的公子弃疾谋杀了灵王自立,即平王。十一年,楚国的平王前来请求秦国的女子为太子建的妻子。到了秦国,女子很喜欢秦国的人而自己嫁给了秦国人。十五年,楚国的平王想要攻打建国,但建国逃亡了,伍子胥逃到了吴国。晋国的公位低而六卿彊大,有意内部相争,所以秦国和晋国长时间不发生冲突。三十一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攻打楚国,楚王逃亡到随国,吴国进入郢城。楚国的大夫申包胥前来告急,七天不吃饭,日夜哭泣。于是秦国出动五百乘车救援楚国,击败了吴国的军队。吴国军队撤退后,楚昭王才得以重新回到郢城。哀公在位三十六年去世。太子夷公继位,但夷公早逝,无法继位,于是立了夷公的儿子,即惠公。
《史记》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史书,其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传记。其中,描述了晋国和楚国的历史故事,从中可以看出权谋的斗争与命运的波折。
在晋国的故事中,景公的时代充斥着政治争斗和暗杀。晋栾书谋杀了君主厉公,而景公也因背约而受到指责。晋国在与诸侯国会盟并进攻秦国时展现出了一定的强大实力,但由于内部斗争和缺乏诚信,与秦国长时间不相攻。这段故事反映了晋国在政治争斗中的困局,以及权谋和背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在楚国的故事中,楚公子围谋杀了君主灵王并自立为王,成为楚国的统治者。后子针作为景公的母亲的弟弟备受宠爱但遭到谗言诬陷,为了免于诛杀逃亡到晋国。楚国因内乱而在政治和军事上受到挫折,吴国趁机入侵楚国,使楚国陷入危机。申包胥为了求援,七天不吃不喝哭泣不已。最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