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有点小心思啊(1/3)
滨新区作为越州市安居乐业试点区先进行了试点,对外来高新科技人才进行了落户和公寓住宅认购激励方案,解决了这部分人才到来的后顾之忧。
印染企业的搬迁,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新区配套建设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王葱考虑金融机构服务配套的需要,在班子会议上提议把商鱼县商业局吕林调到了越州人民银行任副行长,以加强金融部门对滨新区的服务工作。
政策灵活,金融活跃,一批中小企业兼并成了大型企业,立马涌现出了几个国内的龙头纺织企业和印染企业。
吕建平忙得团团转,对各企业的巡视和监管,他需要负起责任来。毕竟王葱只做总筹划的职责,他吕建平才是执行者、监督者和服务者,为滨新区建设得更美丽,他是有责任和使命感的。
“王葱,没想到你当时的设想,可以有这么完善的方案,我原先总以为我们的工作可以像其他部门一样不用这么辛苦。现在看来,我们这个区是最忙碌的了。”吕建平感慨着。
“你如果想做好了,那工作量就大了。如果只是混个日子,那你也轻松的。”王葱说道,“既然站在这个历史的前沿里,我们应该设法利用好手中的权力,为社会尽好职,做好事,把社会资源发挥出最佳的状态,把污染降到最低的极限,要以最少的付出代价去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要不然经济效益变好了,各种环境恶化等问题随后出来了,那也是得不偿失的。”
“嗯,我们设法从源头上多控制一些污染环境的企业,把科技含量高,企业管理优,内耗低的企业服务好。反之另外一些企业,我们坚决要限电限排限产,并积极督促他们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内部挖潜,把能耗降下来。”吕建平听了频频点头着,附和着王葱说了他的一些想法。
滨新区建设还刚刚开始,很多工作主要是要做好监管,做好引进和服务工作。按照王葱当时规划分成几个工作小组,划区域分单位去服务还是精准的。一些工作任务都是由从各区县乡镇和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中选取出来的青年,由精神面貌饱满、积极性高的青年部门领导各司其职的,他们能动性和激情是罕见的,都把新区建设当成了自己的使命那般在干。这种工作状态,是很难能可贵的,也是新建区组建各机构特有的优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